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透视"逆全球化"--从论坛年会主题说起

2017年03月23日 14:42:06  来源:新华社
字号: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特稿:透视“逆全球化”表象——从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主题说起(简版)  

  新华社记者 杜静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即将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两个多月前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也将颇多笔墨放在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上。

  两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论坛聚焦同一话题。过去一年,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现身的“逆全球化”思潮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化进程是否逆转、未来又将如何演进?喧嚣之中,更应冷静思考,不为表象所惑。

  逆全球化 全球化逆转 

  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主要表现在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以及由此引发的美英等国政策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全球化进程发生逆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当下所谓“逆全球化”更像是发生在欧美国家,带有地域性、周期性、阶段性特点的现象。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指出,全球化的未来不再仅由西方决定。新兴世界既有保持全球化进程的巨大利益,也具备捍卫它的空前力量和决心。

  从年初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到两会期间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立场鲜明而坚定。

  即便是在欧美,全球化也只是暂时遭遇挫折。历史表明,美国对全球事务的兴趣时高时低。更何况,在各国之间利益交织、合作粘性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当下,美国想去全球化也绝非易事。

  至于英国“脱欧”,与其说是“逆全球化”,不如说是对欧洲一体化的叛逆。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表示,英国“脱欧”是要成为“全球的英国”。

  “灰犀牛”比“黑天鹅”更可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极大提升效率的同时,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国内政策和全球治理而导致不平等加剧,催生了“全球化输家”。这部分群体的看法被政治选举放大,成为过去一年“黑天鹅”频飞的重要原因。

  “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但在米歇尔·渥克最近出版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更像是“灰犀牛”,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现,但被忽视。它并不神秘,却更危险。

  可以说,不平等问题就是一只“灰犀牛”。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复苏持续疲软,中产和贫民阶层生活持续恶化,贫富差距扩大。

  由于“逆全球化”思潮的崛起,不平等问题被置于全球聚光灯下。只有解决好不平等问题,让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未来全球化才能健康发展。

  全球化正处于动能转换期 

  对于一国来说,增长动能的转换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暂时放缓,对于全球化进程而言亦是如此。旧的动能正在衰减,新的动能尚未壮大,导致全球化暂时陷入低潮。

  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全球化正在向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推动并主导的时代迈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中国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被寄予厚望。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谢尔盖·卢贾宁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只能通过西方的方式实现,如今中国为世界增加了“中国选项”。

  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全球化的“中国选项”目标明确;坚持创新驱动、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全球化的“中国选项”思路清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全球化的“中国选项”行动务实。

  全球化动能转换、系统升级的过程虽然复杂,但趋势难以逆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推动下,新一轮全球化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