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浙江、上海相继公布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投档录取方案,两地30多万名考生将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首批高中毕业生,按照改革后的方案参加今夏的“新高考”,而试点的举措将可能被复制到全国。
按照国家改革规划,新高考采取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的3+3模式,同时高校的不同专业也有权对考生选考科目提出要求,这样一来过去以学校为单位报考和录取的模式就无法继续。在上海刚公布的方案中,首次推出“院校专业组”作为新的录取单元,一所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自主决定把招生专业打包成若干个专业组,但在同一专业组内,对考生选考的科目要求必须一致。以同济大学为例,今年所有专业归类为三个院校专业组进行招生,第一组是要求考生选考物理,第二组是要求选考物理或者化学,第三组则不设选考科目限制。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廖宗廷:一些专业组,像我们是工科见长的学校,很多专业对物理的要求很高,没有选考物理是学不住的,像土木专业。还有一些专业像材料、环境、化学、医学等,考物理和化学可以任选。第三个是我们有的专业像文科类、经管类,它对数理化没有太多的要求,(选考什么科目)都行。
在上海方案中,每个本科录取批次,考生都可以填报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最多的是普通本科批次,可以填报24个,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又可以填报4个具体专业。而在浙江版方案中,报考和录取单元更加细化,不再有报哪个学校的说法,而是直接改为按专业填报志愿。以招生覆盖面最大的普通本科批次为例,考生可以报考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成绩分时分段选报。有高校招办的老师形容说,过去的报考和录取是吃桌饭,你可以选桌,但菜单是固定的,上海版方案改为更丰富的套餐可供选择,而浙江直接变成自助餐。
宁波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李学兰:传统的高考可能属于桌餐的方式,大家到时间就排排坐坐下来吃什么菜就给你上什么菜,那么现在浙江方式呢就有点像自助餐的方式,来了之后哪些菜你自己选择量你自己选择,所以整个这个浙江省的改革的方案是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大余地的选择的一个机会和权利,也充分的在制度上予以保障那么反过来说呢对我们高校来说也赋予更多的自主权。
报考方式变脸 家长考生如何应对
这次实行录取方案改革的只有上海、浙江,却是在为全国高考改革的推进来探索道路,沪浙两地的具体方案尽管各有特点,但整体思路都是为考生和学校提供更多选择权,选择面虽然宽了,但考生和家长对新录取方式还需要有一个熟悉过程,更要理性和慎重应对。
与过去相比,上海浙江两地的新录取方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考生填报的志愿数量大大增加了,以往一个本科批次可以报六到十个学校志愿,而今年浙江的普通本科批次可以报80个专业志愿,虽然不一定都要报满,但是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信息量就要增加不小。相比之下,在上海的普通本科批次最多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虽然每组之内还可以报4个具体专业,但已经不是投档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有一定共通性的院校专业组合,本身也有合并同类项的指导作用。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丁光宏:你包括我们大学的老师,对跨界的学科专业也不一定很了解,所以你要学生把每个专业都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是不切合实际的,它这个专业组的话就是有一个共性,比如说我这个人喜欢物理,那么工科类的或者理工科的专业选择起来都会比较简单,它和那么一个个专业去挑去排序,还不一样。
浙江的志愿填报,一步到位直接报考到某一个专业,要么考得上,要么考不上,不会再有调剂专业现象发生。但对上海考生来说,如果达到了某一个院校专业组的投档线,又进不到所报的前四个具体专业,仍然会面临是否服从调剂到其他专业的问题。如果服从,专业可能不太喜欢,如果不服从,又有落档的风险。所以对考生来说,学校和专业怎么权衡,愿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依然要慎重考虑。
上海高三学生 古宇昕:我觉得一个学校的氛围是最重要的,专业当然也很重要。
上海高三学生 刘洋:因人而异吧,就看每个人心里对你的目标是多执着,或者对那个专业是多不喜欢,有调剂的话还是在报之前要想清楚,万一我想去的专业被调到另一个,我非常不喜欢,那么在选的时候就要慎重得多。
今年无论浙江还是上海,考生和家长会面临一个共同的新问题,那就是由于录取模式的改变,原来一所大学只有文科或理科的单一分数线,而现在同一所学校里,不同的专业或专业组合,会有不同的分数线甚相差很大,这样一来,作为新高考第一年,往年各个高校报考和录取的分数线、人数、排名等数据,参考价值肯定有所偏差,这对考生家长的选择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上海高三学生 李智洋:我觉得是这样,某些学校被认为突出的专业,分数线可能比原来它作为一个学校整体的分数线就会高了,这样的话填的时候就要比以前更加讲究策略一点,有冲的有保的。
今年,上海还首次把填报志愿的时间改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这也是最后一个由高考前改为高考后报志愿的地区,对上海考生来说,就有了更多消化新政策和从容理性应对的时间。
对于高校录取改革也是新考题
高考改革,一方面是满足民生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从这个角度上,大学也是利益相关的一方,而这次上海浙江的录取改革,对高校来说也是一道需要认真面对的新考题。
新高考不再文理分科,而是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也包括升学规划去自主选择三门科目,据上海的统计,在选考科目中,选择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历史、地理这两种纯文或纯理组合的学生只有12%,而88%的学生是跨文理选科。而另一方面,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却依然是按照文、理、工等学科结构来进行,这样一来,大学的招生需求与新高考的选考模式显然还需要磨合。据浙江的调研,由于物理科目难度高,选考的学生人数下降,而高校各专业里提出选考要求最多的却是物理,因而招生中,特别是非名校的普通院校,很可能会出现供求矛盾。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廖宗廷:分数线越往下走,因为学物理的被前面的都选完了,那些学校再选人难度就可能大一点了。
按照新的录取方案,今后一所高校不会再有单一分数线,有多少专业组合,甚至有多少专业,就会有多少条分数线,彼此之间也许相差很大,这对那些报考比较冷门的专业可能带来更大的冲击。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丁光宏:但是从大学角度来说,它又是矛盾的,因为我们大学的专业是按照学科的规律,也就是这些知识必须有人来传承,并不是这些知识在社会上和热门很追捧,我们的知识就不用了。这些知识现在没用,可能过十年二十年很有用。
据了解,上海录取方案中,在每个院校专业组内部仍然可以进行志愿调剂,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生源的作用。从长远看,国家的考试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高考本身之外,还可以通过综合评价、三位一体等赋予高校更多自主权的改革,使得招生政策和高校需求更好匹配,有利于高等教育长远发展。
宁波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李学兰:我相信随着大家选择权更多以后呢也会慢慢的回归到理性当中去,叫做不买最贵只买最对,符合自己的需要符合自己的未来发展的这样一个需要,所以我个人觉得短期可能会受到冲击,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呢,也会更多的回归到理性当中去。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