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小家大爱常存青山

2017年03月11日 11:59:31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一名普通的林业工程师,从17岁起,坚持助人为乐、扶危济困36年。他用微薄的收入做公益,家人全力支持;他为别人的事情忙碌,家人毫无怨言;当他遭到误解时,家人信任鼓励。在素有“地球绿宝石”之称的贵州荔波,张雁泉和他的家人,有着比山水更美的心灵。

  爱在山水间洋溢

  1995年,张雁泉来到荔波县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有一次,一名村民盗伐树木,按规定应罚款50元。可到他家里一看,张雁泉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原来,这户村民床上一席稻草、屋里四面透风,砍树也是生活所迫。此情此景让张雁泉为之落泪,他默默垫上那50元罚款,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些大山里的困难群众。

  张雁泉回到家里和妻子高景梅商量,两口子决定从上不起学的娃娃们帮起。刚开始的几年,他们资助了几名失学儿童,可每月几百元的收入捉襟见肘,能帮助的孩子也非常有限。2004年,张雁泉开始通过网络向大山外的世界求援,可想做网络公益谈何容易。往往是辛辛苦苦写了一夜的帖子,发出去不是被删就是被屏蔽。原因很简单,别人不信他。被误解的张雁泉很委屈,甚至想打退堂鼓,可妻子鼓励他说:“为了山里的孩子你一定要坚持。”靠着两口子的执着,相信他们的人越来越多,热心网友还帮着转帖子、发链接、建论坛、写博客。渐渐地,一个名为“爱存青山”的公益平台在张雁泉的键盘中出现了。通过这个平台的牵线搭桥,不断有爱心人士和困难孩子结成帮扶对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爱存青山”还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图书室、卫生室、留守儿童乐园纷纷建立起来。

  爱在家训中传承

  张雁泉的父亲曾经是乡里的干部,虽然工资很低、生活拮据,但在张雁泉记忆中,父亲常给村里的老人、穷人送油送肉,帮困难群众担水劈柴、打扫院坝。张雁泉16岁参加工作那天,父亲对他说:“走上社会凡事都要与人和善、助人乐己。”父亲的话语和行动深深影响着张雁泉,这两句话也被他视为传家宝。

  “不管别人怎么对你,都要真诚待人;看到别人有困难,都要尽量帮助,这样自己也会快乐。”张雁泉上大学的女儿张高令子诠释着爷爷教给爸爸的家训。别看姑娘今年还不到21岁,但助人为乐的事已经做了10年。2007年,张高令子作为贵州唯一的代表到北京参加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举办的奥运福娃活动,活动结束时,孩子主动把自己穿的仡佬族服装义卖,换成学习用品给同学们带回去。这些年,女儿成了张雁泉公益事业的“小助手”,在贵阳上学的她如今还当起了“联络员”,给山里的孩子们传递线上线下的助学信息。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