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基层代表热议精准扶贫:让检察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个贫困户

2017年03月09日 12:57:23  来源:正义网
字号:    

  三位基层代表热议精准扶贫精准预防

  让检察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贫困户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耒阳市龙塘镇远宏村委会主任伍冬兰。郑智 摄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耒阳市龙塘镇远宏村委会主任伍冬兰。郑智 摄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郑智 摄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郑智 摄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县梅山文化园董事长张青娥。郑智 摄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县梅山文化园董事长张青娥。郑智 摄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郑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扶贫攻坚压力不减,决心更强。

  “2020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最牵挂的议题。

  “精神扶贫”迫在眉睫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身在群众之中的基层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耒阳市龙塘镇远宏村委会主任伍冬兰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带来了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最切身的体会。

  “近几年来,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依然"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致富主动性,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伍冬兰认为,当下“精神脱贫”迫在眉睫,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但要给钱给物,更要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成果,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精准扶贫前提是“精准识别”

  “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提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弄虚作假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县梅山文化园董事长张青娥认为,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

  “提到扶贫政策,好多村民都想享受,但谁是最需要的,谁该享受政策,如何把扶贫资金和项目送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就需要精准的研判。当下,基层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人情扶贫"等现象少了。但现在实际困难是,不少县乡地域广阔、人口稀少,调查摸底贫困人口工作非常困难,这就难免会出现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扶贫精准性不够问题。”张青娥解释到,以安化为例,百万人口,将近5000平方公里,干部数量极其有限。个别干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精准识别”,下面报上来哪些人,就把他直接列为贫困户,其中不乏一些基层干部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直接把扶贫名单往上报。

  张青娥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强化监督,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宣传,让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贫困户,让政策好声音唱响每一座大山。

  精准监督涉农扶贫资金“最后一公里”

  2016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部署开展为期五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据统计,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扶贫资金等职务犯罪1892件,同比上升102.8%。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容乱花。精准推进扶贫工作的同时,防腐反腐的脚步也要步步跟紧,让腐败无所遁形,确保惠民政策和扶贫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贫困老百姓(603883,股吧)身上。”向平华建议检察机关在依法查办案件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加强对惠农扶贫一线干部进行形式多样的预防警示教育。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惠农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加强对涉农扶贫资金“最后一公里”监督,提高精准惩防犯罪能力。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