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汤琪)近日,《“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发布,其中一章专门针对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作出部署,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创造便利化条件和友好型环境,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关于教育
——推进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青少年12年免费教育
记者注意到,该《规划》共列出了10项有关残疾人领域的服务项目。
在残疾人教育方面,《规划》明确,积极推进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
《规划》强调,依托现有特教学校构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有机会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
在此基础上,《规划》还对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提出要求:重点在于建设康复大学,提升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办学水平,推动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
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关于就业
——为城镇100万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规划》对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社保服务作出部署,提出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城乡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按规定提供免费职业培训。
对此,中国残联研究室相关负责人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目标——为城镇100万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50万人。
该负责人表示,到2017年所有市辖区、到2020年所有县(市、旗)至少建有一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基本满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需求。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关于无障碍环境
——为23.8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提供补助
《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同时强调县域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明确强化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职业培训、辅助器具适配、文化体育等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助残功能,推动形成县(市、区)、乡(镇)、村(居)三级联动互补的残疾人基层服务网络。
对此,中国残联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力度,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
该负责人透露,中央财政为23.8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提供补助,扩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覆盖面,切实解决残疾人家庭生活障碍,为残疾人实现小康奠定物质基础。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关于沟通交流
——2020年颁布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相关规范标准
《规划》提出,加强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的规范与推广。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所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为视力、听力残疾人等提供特需文化服务。
对此,中国残联研究室相关负责人提出了在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国家通用盲文规范与推广工作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措施,他表示,手语盲文规范化工作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
据该负责人介绍,2017年,将完成《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试行)》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试行)》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反馈情况,对两个方案进行修改完善;2018年,颁布《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基本形成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机制;到2020年,颁布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相关规范标准,建立健全与手语和盲文相关的法律法规。
关于信息化服务
——加快推进智能化残疾人证试点
《规划》提出,完善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和基本服务需求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其中,中国残联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强调,加快推进智能化残疾人证试点。
据介绍,1995年和2008年,中国残联已相继制发第一代和第二代残疾人证,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已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3200万本。
然而,前二代残疾人证为普通纸质证件,存在易磨损、易仿造、信息采集不易等问题,近年来残疾人要求更换纸质残疾人证的呼声日益强烈。
该负责人表示, “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要建设发卡托管等相关的基础保障平台,支撑试点省份发卡工作,建设智能化残疾人证密钥系统和智能化残疾人证通用性测试平台,完成智能化残疾人证数据中心建设。(完)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