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名:十多年参加政协工作,是一个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原先基本不懂什么叫提案,一开始的时候对提案的了解不多也不太会用这个工具。慢慢地了解和熟悉这个工具,把自己的工作慢慢地和提案工作结合起来,到现在我几乎可以说把提案作为我的职业,有些议题甚至完全地超出了我的专业领域,我也将自己相当一部分的研究领域和提案结合在一起。我甚至想为此也专门提出一个提案,关于怎么样使提案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怎么样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这是我十多年经验的一个总结。
全国政协提案是我们国家政治制度非常重要的一个机制,提案工作做好了以后对政策的推动意义非常重大。很多委员目前还不太会用这样一个工具,我自己也是从摸索中慢慢找到规律。
每年两会时,提案有一个办复机制,两会结束后他有一个统一的提案委员会,向各个部委联合办复,并将各个提案交给相关部委,相关部委会根据提案的内容去办理并及时回复这样一个过程。
我个人的看法是,提案工作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提出问题,做调研,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建议,最后形成一个书面的文稿,提交相关部门,最后部门再根据问题进行回复,这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但确实不能说相关部门给予的每个回复都很好。
问:一些委员在往年也反映过,有时提案提得很具体,也不一定能得到办复或转化成政策,内心会有些失落,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提案除了变为相关政策或者法律以外,还有引导舆论形成社会共识的重大作用
王名:我个人现在对办复其实并不是抱着特别大的希望,我觉得提案真正的意义不仅仅是政府给你的回复,我个人的理解是,提案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给相关部门提交政策建议,那么相关部门拿到提案之后,如果你的这个提案和他的工作本身结合得比较好的话,他可以通过提案去推动工作。也就是说把提案转变成政策或者是制度安排。这是一个方面的作用,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作用。
这种情况有没有呢?肯定是有的,我大概总结了一下,15年来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我已经提交了120个左右提案了,有些可能未必在网上公布出来,我获得办复的提案至少有十分之一,已经转变成政策的,比如放开二孩,取消社会抚养费,慈善信息公开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的一些提案。
但提案还有另一个作用,除了直接被相关部门采纳之外,还有另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作用,就利用提案是去影响社会。通过媒体记者的采访、报道,包括通过自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形成一种社会的声音和共识。这个作用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协委员本身是一个政治身份,他有义务去关注社会、影响社会。
大概从七八年前我就开始做另一件事情,每年除了把提案提交给政府之后,把提案全部放在网上,我的博客里。我个人会有一个判断,如果这个提案可以公开,我就把它放在网上。首先,这样可以向社会阐述我所做的一些工作。其次,这些提案的思路本来也是来自于社会上的一些声音,我把这些声音转变成为政策主张回馈给社会,希望形与社会各界形成互动,我的理解是这方面的工作千万不能小看。
问:您曾为放开二孩鼓而呼多年,期间接受大量媒体采访,是否也是为了达到这样一种社会共识?
放开二孩其实是一个社会共识的结果
王名:这几年每年两会我接受记者采访都非常多,我尽可能地把我的提案告诉媒体,对于各类媒体,只要我能安排自己的时间我都尽量安排,让媒体帮助我向社会传递我的政策主张,以形成一些社会共识。
比如放开二胎这样一个提案,他真正的作用不是说某一个委员做了一个提案推动了政策的转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或是一种强烈的社会压力,这种压力或共识在各个层面得到了发酵,最后最高领导做出了判断。包括部门的转变,部门的改革,后来的放开二胎,我觉得实际上是这样一种社会共识的结果。
从我的提案来看呢,有几年放开二孩的反响非常强烈,比如有几年,我的博客上关于放开二孩的提案稿件阅读量和回复量都很大,很多网友对我的提案做了很多令人感动的回复。所以说这些国家社会共识,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对于推动社会的改革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名,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NGO研究所所长
本文写成于王名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吴哲钰采访。
分享[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