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G20杭州峰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2017年03月02日 14:33:03  来源:中国网
字号:    

  张茂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杭州成功召开,这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杭州峰会围绕中国提出的“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取得一系列开创性、突破性成果,彰显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引领作用。近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文件选编》一书,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对于帮助国内外读者和研究者了解和研究G20杭州峰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结来看,G20杭州峰会的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动创新增长。为了治疗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潜力不足的“顽疾”,中国将“创新”置于杭州峰会主题之首,力图通过推动全球创新激发经济活力。G20杭州峰会通过了具有重大意义的《G20创新增长蓝图》,制定了《2016年G20创新行动计划》、《G20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和《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设立专题工作组以进一步推动G20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议程,并确保相关工作与现有成果的延续性和一致性。《G20创新增长蓝图》被置于杭州峰会公报三大附件之首,足以证明本次峰会对创新增长的极度重视。

  第二,推动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对于提高生产率、潜在产出以及促进创新增长具有关键作用,G20杭州峰会在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G20领导人承诺落实“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核准了该议程确定的9大改革优先领域及一系列指导原则,并将建立由一套指标体系组成的量化框架,以监测和评估G20在结构性改革方面所作努力、取得的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第三,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G20杭州峰会在促进贸易与投资方面采取了重大举措。除将减少及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延长至2018年底外,杭州峰会还核准了两份极具重要性的文件。一是核准《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将据此在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投资政策协调、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等方面作出表率。二是核准《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以营造开放、透明和有利的全球投资政策环境。这是世界首份关于投资政策制定的多边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全球投资规则的总体框架,将为各国协调制定国内投资政策和商谈对外投资协定提供重要指导。

  第四,推动解决发展问题。当前,全球几十亿人仍处于贫困之中,各国之间的不平等在增加,机会、财富差异十分悬殊,发展问题凸显。在中国的推动下,G20杭州峰会在发展领域实现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这在G20历史上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

  第五,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问题受到G20杭州峰会高度关注。中国推动G20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杭州峰会同意在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绿色金融首次被列入G20议题,由中国发起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向杭州峰会提交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和由其倡议的自愿可选措施。

  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行具有重大意义,将产生深远影响。当前,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尤其是,西方国家出现逆全球化潮流,以英国公投“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为标志,发达国家民粹主义沉渣泛起,反全球化之声甚嚣尘上,给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带来重大挑战。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之路阴霾密布,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在此形势下,G20杭州峰会取得的成果更显珍贵。

  杭州峰会为世界经济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制定了行动计划,若G20各成员能够切实以本次峰会共识为指引,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将峰会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必将有力地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大贡献。同时,放眼长远、综合施策、扩大开放、包容发展的“杭州共识”,将使G20在理念上有共识、行动上有计划、机制上有保障,从而进一步推动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

  总体来看,G20杭州峰会落实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的理念,在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的关键当口,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为世界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中国主张”与“中国智慧”的成功,在G20发展进程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中国正从世界边缘走向全球治理舞台的中心,引领作用日益突出,世界迎来经济秩序重构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