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媒体见面会上,苏锵院士的学生、中大化学学院教授王静忆述恩师生前点滴,数度哽咽。信时记者梁矩聪摄
大洋网讯 2月17日凌晨,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苏锵因病逝世,享年86岁。昨日,苏锵院士的弟子、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王静教授追忆恩师,讲述了苏锵院士工作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生谈了两次恋爱
对于老师的离去,王静昨日表示所有的人都很悲伤,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
“老师曾经说过,自己一生谈过两次恋爱,一次是和自己的爱人相伴一生,一次就是和稀土偶遇,最终爱上了稀土并纠缠一生。”王静说,老师一辈子几乎跑遍了国内外所有的矿山和有稀土的地方。
据介绍,苏锵院士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1931年6月出生于广州,1948年考取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两年后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录取,1952年院系调整至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主要学习专业为石油专业。
王静教授介绍,大学毕业后,苏锵院士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始了与稀土的偶遇。在长春,苏锵院士一待就是48年。1958年,苏锵院士在国内首次分离出除钪和放射性元素钷以外的15种纯稀土,总结了稀土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几种类型和钇在镧系元素中位置变化,提出工业用铈的湿法空气氧化法和利用钇的位置变化来分离钇的原理和萃取法。在资源极其落后的当时,这些成就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1999年,苏锵院士转入中山大学化学系继续从事稀土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师非常高兴能够回到广东,毕竟这里是他的家乡,老人总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广东的稀土质量不错,但在开发与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老师回来也希望可以把家乡的稀土事业发展得更好。”王静教授表示。
不放过一切与稀土接触的机会
1952年至今,苏锵院士与稀土工作结下了60多年的情缘。王静教授表示,老师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工作,不放过一切与稀土接触的机会。“近几年老人家身体不太好,但总忘不了工作。这几年省里都会组织院士去各个地方考察,他总会带着自己的采样带。有一次去一片海滩,年轻人都对白色的海滩感兴趣,但从事稀土的人却对黑色的海滩格外兴奋,那次去的刚好是一片黑海滩,老人就像孩子一样兴奋。由于腿脚不便,他只能让身边的人帮忙取样,最后带回来研究。”王静教授介绍,苏锵院士重病期间还特意组织学生去医院学习,因为他做CT的设备里有稀土的成分,他让学生们观察完后直接就在医院开研讨会。
恩师严谨的工作态度也让王静印象深刻,“记得有一次我成功做成了一个有关稀土的长余辉材料的实验,当我向老师报告好消息后,他却没有急着肯定我的结果,而是自己照着我的实验方案,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把实验又做了一遍。”
生活中谦卑和蔼淡泊名利
谈起生活,王静表示老师是一位谦卑和蔼、淡泊名利、对后辈十分照顾的长者。一件小事让王静至今难忘。2007年王静的孩子出生,妻子尚未出院,王静的母亲又不慎摔跤住进了医院。“我一个人一边要去照顾两个病人,一边又要忙工作,当时心情非常沮丧,在电话里随口向老师说了一句。”让王静没想到的是,当时已经76岁高龄的老先生亲自去医院看望母亲,还给他带去了一笔钱。谈起往事,王静也忍不住落泪。
“老师生活十分简朴,大家可能想象不到一名院士的皮鞋是在中大北门的菜市场里买的,只要20块钱,还穿七八年。”王静介绍,苏锵院士与爱人把一生的积蓄捐献出来,在化学学院设立了一个奖学金,一共100万元,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孩子,“老师怕自己年纪大了,就和我签订了一个协议,如果他走了这笔钱由我来管理和分配,同时规定如果我离开中山大学,要将管理权转给别人。”王静说,希望可以将老师的遗愿延续下去。
信时记者张琛平 通讯员蔡珊珊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