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丨借来十亿“美景” 富了一方百姓

2017年02月09日 14:42:12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一位来自农村基层的党代表和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只花了200万元,就“借”来价值10多亿元的美景,一年游客超过30万人。

  资料图

  美景如何“借”得?记者近日来到这个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村庄一探究竟。

  刚走进村委会,村书记欧阳华就拉着记者上了电瓶车。村子的东南处有座小山,名叫庙瓦山。只见一条崭新柏油马路穿梭在幽幽竹林和茶叶梯田间,蜿蜒曲折直上山顶。车停山上,再爬一个小山坡,眼前豁然开朗。

  居高临下,东南边一块亮晶晶的“宝石”,那是著名的宜兴云湖;登高望远,西南方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天目湖如画卷舒展;再往南,极目远眺,是云雾缭绕、重峦叠嶂的皖南山区。一轮夕阳,辉映青山绿水,气象万千。

  “怎么样?这个景色是不是至少价值十个亿!”欧阳华指着脚下对记者说,这个小山头,就是宜兴和溧阳的分界点,别看这座小山高不足百米,却把天目湖美景挡得严严实实。去年,村里投入两百万元,修了这样一条盘山公路,打响了“登白塔,看天目”的名头,引得游客蜂拥而至。记者所站的制高点位置,正在兴建一个观景台,今年还将架起天文望远镜,白天饱览三省美景,晚上看月亮星辰,一个天然的自驾露营基地渐具雏形。

  下山途中,记者发现这条盘山路另有“玄机”——山的东边,有庐、云芯山庄、沉香木博物馆、竹香竹苑禅意民宿……一大批高端旅游项目依着山势一字排开;山的西边,公路沿着各个村民聚居点环抱绕行。不少村民家正在大兴土木,改造民宿,开办农家乐,还有人把家门口的大棚瓜果变成了采摘园。一条盘山路,“借”来了美景,更借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稀缺资源。如今,小小庙瓦山已经规划升级“牵稼园”高端民宿旅游区,可谓点石成金。

  欧阳华坦言,身在苏南,白塔村原本是一个穷村,曾经因为交不起电费,整个村子电闸拉了8个月。身为村书记的他,卖掉了自家的小五金店,才凑够电费让村里亮起来。为什么穷?一方面是区位差,三省交界之地往往意味着发展的“神经末梢”,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二是缺资源。宜兴处处是溶洞,到处有紫砂,可偏偏白塔跟这两大核心资源不沾边。发展旅游,缺一个叫得响的“噱头”。

  没有亮点要去找亮点,没有资源就去“借”资源。打开挡住万千美景的庙瓦山,犹如“凿壁借光”,豁然开朗。

  白塔村突然“开窍了”。几年前,村里发展八大高效农业,种了500亩茭白,200亩红提,500亩瓜果,还有南天竺、草莓等。一开始,效益都很高,观赏苗木南天竺亩均收入六七万元。但随着面积越来越大,种的人越来越多,增长遭遇“瓶颈”。怎么办?把一产“借”过来办三产!63岁的村民陈益民家里有2亩红提,以前批发价5元一斤,如今挂牌“采摘园”,卖到15元一斤。游客越来越多,去年又把自家小楼改建成民宿,没想到生意火爆,从小年夜一直到年初六都订满了。

  有楼的搞民宿,有田的搞采摘,有手艺的开餐馆,“三无”的在家门口当服务员……白塔村3000多人,如今吃上“旅游饭”的超过一大半。农家乐老板胡世民形容:“小小白塔村就是一个旅游富民的大平台,每家每户都能找到致富的‘接入点’。”

  借来邻省、邻市的“景”,借足高效农业的“力”,白塔村还要借全国、全球的“才”。上个月,杭州大学组织了100多名外国留学生来到白塔,他们的任务就很简单:看美景、发微信、写推特,向家人朋友介绍白塔。去年9月,村里邀来合肥大学200多名大学生,分成景观、建筑、绿化、文创等23个小组进行旅游设计,村里拿出30万元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欧阳华拿出厚厚一叠设计图板向记者展示,“田野星巴克”“红犁文化园天桥”“乡村记忆馆”……每一样都脑洞大开,足够吸引眼球,有的设计已经迅速落地成了实景。

  人才来了,财富就来了。2015年,白塔村拿到全国第一个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执照,投资商纷至沓来,短短一年就真金白银投入近两亿元。记者采访过程中,村书记电话接个不停,都是来谈项目合作的。

  无锡市美丽乡村示范点、江苏省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特色村……走进白塔村委会,走廊三面墙上挂满奖状,大大小小上百块。行走在田间村头,农家乐饭店民宿鳞次栉比,家家户户门前咸货挂满晒架,浓浓年味扑面而来。翻开村里的账本,农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村集体收入五六百万元。“省党代会报告要求‘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什么叫‘千方百计’?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欧阳华说。(王世停 鹿 琳)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