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李晓喻)北京白领任彦和家人将在两地度过鸡年春节假期:28岁的女儿去韩国,刚退休的父母到海南。
“这样过年还是第一次”,任彦笑着说,以前过年都是在家吃吃喝喝,“今年想搞点不一样”。
同样追求新意的还有来自中国内陆城市的王颖。她送给家人的年货是一台可以投影的移动智能影院和一箱进口海鲜礼盒,“想给爱看剧、爱美食的父母一点新体验”。
春节“买买买”折射着中国经济的变迁。如今,中国年货消费方式正在加快转型。据阿里巴巴数据,2017年1月17日至21日“年货节”期间,作为年货中规模最大的品类,服装所占的份额继续减少,而旅游休闲、家居家电、美妆饰品、娱乐服务等新品类的销售额占比不断提升。京东平台的进口生鲜销量同比增长了14倍。
1月28日,辽宁沈阳,市民在观看舞狮表演。当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在沈阳一酒店内上演舞狮表演闹新春。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互联网日益成为民众买年货的主渠道。阿里巴巴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旗下天猫平台卖出3.8亿件商品,日均成交比去年“年货节”增长42%。在京东平台上,酒类、坚果炒货、生活电器在“年货节”的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19%、95%、89%。
不断升级的消费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重塑着中国经济的“筋骨”和“精气神”。
近年来,消费已取代投资,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顶梁柱”。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人民币,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成为同期中国经济成绩单的一大亮点。
从投资和出口逐步向消费和服务拉动转型,是中国经济的既定路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贡献率提高,意味着经济抵御外来冲击和波动的能力增强,增长内生动力在提升,“骨质”更为强健。
钱包渐鼓的中国居民更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花钱,个性化、高品质的商品尤其受到青睐。中国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超高清4K电视全年销量同比增长37%,4G手机增长18.5%,对开门冰箱、一级能耗空调、滚筒式洗衣机等高端、智能、节能家电销量增速均在15%以上。
“品质消费正成为当前中国消费的一大特点。”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
如果不能及时因应这一大势,提升品质、丰富品种、树立品牌,改掉长期以来质量和性能欠佳的“硬伤”,“中国制造”将渐渐失去本国民众的信任,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无从谈起。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所言,在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低谷,提振内需至关重要背景下,中国必须根据需求多提供高品质产品。
中国已经开始行动。除发起“品质革命”,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大功夫,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外,官方还颁布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计划通过制定硬性标准助推消费品供给质量提升。
中国企业也在努力。冰箱出口居中国前列的奥马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从全球邀请知名专家打造“联合国团队”,从事产品和技术研发;主营保险柜的盛威国际控股(中国)有限公司走起了全球化路线,产品甚至进入了美国白宫。
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更加“高端大气”可期。(完)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