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简政放权“再出发” :期一子落满盘活)
中新网杭州1月20日电(记者 邵燕飞 李婷婷)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跑断腿磨破嘴电话打不完,“一直在路上”曾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的写照,不过这种印象将在浙江被打破。
2017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即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该举透露出政府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的决心,意指为“一直在路上”画上句号。
不过,如何才能实现“最多跑一次”?2017年浙江两会期间,该话题持续在会场内外“走红”,并成为各位代表委员的讨论焦点。
加码简政放权: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
“办事磨破嘴,盖章跑断腿”,这句顺口溜形象地反映了过去一些地方行政审批项目杂、环节多、流程长现象,影响了发展环境。作为先发地区,传统增长模式的弊端与市场化不到位的体制约束在浙江率先显露。近年来,当地大刀阔斧改革简政放权。
“以前注册一个公司至少要两个月,现在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能证照齐全。”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代表,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市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贤俊对浙江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深有体会。
以前,为了一个审批项目,部门一个接一个跑,图章一个接一个敲。但现在,王贤俊说,无需验资,注册资金可按承诺时间分期注资,“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先申领营业执照再办理有关许可证……这些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便利。
王贤俊感受到的变化正是浙江推进简政放权的努力。2013年,浙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力争成为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最少、速度最快的省份。同年11月,浙江将“建立公开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作为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期望能纵向撬动政府自身改革,横向撬动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
2016年,浙江全省行政许可事项从554项减少到516项,四年累计减少779项。
数字无言,却是映射政府改革成效的最佳注脚。一句“最多跑一次”,更将这场不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引爆为浙江省两会现场内外的焦点话题。
倒逼政府转型:以权力减法换活力加法
“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政府服务环境、当地投资环境显得至关重要。”在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看来,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如何、是否依法依规,都是企业投资和成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此次浙江提出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少人都感到振奋。浙江省人大代表瞿韶军说,浙江加码改革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是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让百姓安居乐业有更多期待。
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市发改委主任方勇军则指出,“最多跑一次”是倒逼政府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其核心是放权、便民。不过他也坦言,目前政府权力清单还有继续“瘦身”的空间。
“比如,有些民企需要环境评估时,找环保局还有规定的审批时间,但现在简政放权后,需找环评公司等中介机构或社会组织,审批时间就难以确定。”在方勇军看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关键,在于落实“简”和舍得“放”。
简就是要精简机构、人员和程序,让企业和老百姓办事变得简单。放就是要从权利部门自身割肉,下放权利和利益,让企业和老百姓得利,增加获得感。
而在浙江省人大代表陈勇眼里,简政放权很有必要,但目前放权很多都是部门的自减,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放掉的权力是不是群众和企业所需要的。因此他建议,应该更多听基层的声音。
改革非一蹴而就 代表建言增强服务意识
浙江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在获得民众点赞的同时,不少人也坦言“这是个长期工程”。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国锋代表希望,“最多跑一次”改革能成为政府长期努力的目标,而不是说一蹴而就,他建议可以分阶段实施。同时他也特别提到,政府部门在放权的同时也应增强服务意识。
改革在让企业获利,但这也意味着审批代办员的压力更大了。因此,浙江省人大代表、今飞控股集团董事长葛炳灶建议慎重对待公务员追责问题。“在改革过程中若工作人员出现偏差,应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追责。”
据了解,接下来浙江将全面推进简政放权,继续精简行政事业收费,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并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显而易见的是,浙江落子“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希望以此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以实现“满盘活”,令发展前景豁然开朗。(完)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