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者,万世之本也。”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治理理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主义”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将民族的优秀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结合,制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习近平日理万机、夙夜在公,只为心中人民。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仅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一千多字的讲话中,他就19次提到了人民。12月21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强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人民始终是他心中“更重要的”和“最重要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他治国理政的亮丽主线、也是唯一主线。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云南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人民目标观”。2012年11月15,刚刚当选党的总书记首次会见记者,习近平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他的“人民目标观”,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认为,改善人民生活,人民得到真正实惠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终极尺度。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始终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人民的好日子,我们不断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指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
“人民导向观”。“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表现出满满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他要求全党严格贯彻落实这一导向,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遵循人民的方向、顺应人民的意愿去干事创业。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始终把好前进的“方向盘”,带领党和人民逐渐靠近既定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