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个国家的明天取决于青年,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教育。高校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这块意识形态的高地如果我们不去坚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各种思想杂草就会丛生。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擎起了指路明灯,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互联网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毕竟网络信息传播与传统信息传播相比,具有着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虚拟性强、互动性高的鲜明特点。唯有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创新网上宣传,才能做好“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以此为缩影,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可以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堪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要发挥这个主渠道作用,教师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当然,其他各门课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材选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文化领域交融不断加强,一些高校开始引进西方原版教材,但由于价值观、义利观、世界观等方面不同,这些西方原版教材往往有一些观念并不适合中国学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已成现实呼唤。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园文化是凝聚学校师生的力量源泉,高等学校的特殊性也已决定了其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育人”文化。其实,校园文化对外界文化的认同与整合、交融与批判,也已越来越成为影响高校育人环境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科技改变世界,网络精彩生活。“互联网+”暖风劲吹下,通过移动客户端、论坛、及时通讯工具、微信朋友圈、微博客等渠道传输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更广、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效益更高,使其影响深层次和多方面。由此可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能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筑梦中国,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南方网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