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一棵树、一株草、一杆秤——追记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上)

2016年12月01日 20:13:04  来源:新华社
字号:    

  今年2月20日,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因病在武汉去世,享年96岁。从踏上抗日救亡战场,到带领武钢创造辉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领导工作岗位,一辈子不愿意宣传自己的沈因洛,去世后却在荆楚大地引发强烈反响。

  “他不顾家,只晓得工作。”沈因洛的遗孀曹俊敏说。在沈家客厅里,沈因洛的遗像下放着两瓶土,它们是沈因洛的外甥女专程从陕西延安、江苏吴县取回来的,一瓶为“圣土”,一瓶为“故土”。

  红色基因,绿色遗产。沈因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深切地缅怀和纪念,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湖北省委正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向沈因洛学习活动。

  他像一棵树,“咬定青山不放松”

  1937年,17岁的沈因洛弃医从戎,离开家乡,踏上抗日救亡战场。他1938年到达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中原突围”。

  新中国成立后,沈因洛先后在解放军41军和武汉钢铁公司担任领导职务,后担任湖北省委重要领导职务和湖北省政协主要领导职务。

  从1961年3月到1982年10月,沈因洛在武钢工作了21年7个月,历任副经理、经理,公司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公司党委第二书记、经理,党委第一书记。初到武钢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苏联终止援建,撤走专家,武钢大批项目停建停产。沈因洛临危受命,把军队好传统、好作风带进武钢,带领武钢走上了正轨。

  曹俊敏至今还记得,文化大革命期间,沈因洛虽然屡屡遭受打击,却从来不在家人面前叫苦。那时候,他提出了一个口号:“武钢不能乱,炉子不熄火,生产不能停”。

  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引进一米七轧机,是沈因洛对武钢最大的贡献。此前,我国生产的钢铁品质不高,被称为“面条”“裤带”。带钢、薄板、硅钢等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既花掉大量外汇,又受发达国家封锁。

  作为中方技术谈判总代表,沈因洛殚精竭虑,排除万难,拿下了合同。随后,他作为工程指挥部主要领导,率领十万建设大军参加会战。

  1981年底,一米七轧机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它改变了我国钢材品种的结构,成为我国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的典范。

  在先后担任湖北省委重要领导职务、湖北省政协主要领导职务期间,沈因洛严于律己,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离休后,沈因洛时刻关心关注湖北的发展,积极发挥余热,建言献策。去世的前一天,视力严重衰退的他,还让秘书给他念新的中央一号文件。

  支撑沈因洛的,正是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沈老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干部信仰坚定,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质。”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刘艳红说。

  他像一株草,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中

  “来,尹士,我给你添饭!”40多年了,武汉钢铁公司党校副教授陈尹士还记得这声轻唤。那年,还是普通青年工人的他,和沈因洛等一批武钢人员在北京开会。午餐时,大家挤在一张大圆桌旁吃饭,陈尹士坐在墙角,沈因洛坐在他对面。“我正准备起身添饭,沈经理站起来,很自然地伸手接碗。”

  紧密联系群众,沈因洛坚持了一辈子。武钢离休干部王国连说,沈老的记忆力特别好,接触一两次就能记住大家的名字,工人们有话都愿意跟他讲。

  一辆自行车,一个黄布军用挎包,一个本子,一支笔,沈因洛的足迹遍布武钢十里钢城、百里矿山。他一连几个月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跳渣坑、搬矿石、吃冷饭,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

  到厂矿检查生产,他总是要转到食堂去看看,叮嘱后勤人员把伙食安排好,说“饭菜里面有钢铁,工人们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一门心思多炼钢铁。”

  离休后,他深入基层调研,其中2002年在乡下跑了102天,最远到达湖北与陕西交界处。

  把群众冷暖摆在突出位置,沈因洛一以贯之。去年,沈因洛作为抗战老兵,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5000元慰问金。他当即委托湖北省委老干部局把慰问金转赠给革命老区的困难群众。最终,这笔慰问金被分为两份,分别送到了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红军烈属闵新洲、赵治良的手中。

  “还没跟恩人打过照面,他就走了!”闵新洲说。闵新洲去年从高空坠落,脊椎受伤,不能劳作,他的爱人患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沈老的资助是雪中送炭,帮我们渡过难关。”

  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帮助整理沈因洛的遗物时,在一个文件袋中发现了106张捐款收据,其中不少是以曹俊敏的名义捐出去的,总额达14万多元,而未写收据的捐款,已经无从知晓。

  “沈老心中始终装着群众。”曾经分管全省农业工作的湖北省政协原主席王生铁说,在报刊上看到好的经验,涉及广大农民的利益,沈老总是用笔划出来,通过信件寄给他,“我在省政府、省委、省政协工作11年,至少平均一个月收到一份沈老寄来的刊物。”

  他像一杆秤,称出求真务实好作风

  “9月5日,早上6时40分,到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参观,发现批零差价在50%到100%。白菜批发0.20元/斤,零售为0.40元/斤;辣子批发0.80元/斤,零售经分类后1.6元/斤;茄子零售价1.50元/斤。外来蔬菜从河南来。”这是沈因洛1996年写的一段民情笔记,那时候他已离休。

  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沈因洛反对形式主义,强调求真务实。他的最后一任秘书陈明说,沈老最反感那些说官话、不见实际行动的干部。

  20世纪末,湖北省一度将农场管理权上收,引发了农民上访等一系列问题,农场的场长、属地的领导和普通群众都非常着急。当时已经80多岁的沈因洛,就此展开调研,花了120多天,跑遍了全省所有省属国营农场。

  调研结束后,他给湖北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湖北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后,重新下放了农场管理权,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沈老对基层的一些大的建设、省里的规划、国家的战略布局、各个市州的资源特点都了如指掌,甚至几十年前去过的地方,他都一清二楚。”陈明说。

  沈因洛给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建议,如果吃不准,一定会先找有关专家、干部咨询,把情况摸透。每次外出调研,他都很认真地做笔记。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处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曹俊敏说。(新华社记者谭元斌)

[责任编辑:卢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