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媒体发展论坛“建设更加可信的互联网”上,国内外媒体业人士围绕内容可信、编排可信、网民诚信探讨如何建设更加可信的互联网。
“网络的力量在集合,集合的基础是信任,可信才是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与前提。”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在致辞中说道。
对于网络可信环境的需求到底有多迫切?任贤良列举了一组数据来例证:2016年上半年,我国电信的诈骗案达28.7万起,造成损失八十余亿元,甚至有刚刚被录取的花季女大学生因电信诈骗离世过早的凋谢;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P2P平台,有2595家,但是有跑路问题的平台达到了488家。
对此,国内外媒体从业者从各自行业的角度出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报业集团社长裘新认为,互联网的快速、便捷和丰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传播的速度,扩大了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内容的低俗、传播谣言、抄袭泛滥、垃圾信息等时有发生,暴露出主体责任的缺位。
当下,传播环境加速演变,主流媒体在向新兴媒体转型时,价值的主心骨和坐标系不能变。
“渠道可以变、平台可以变、形式可以变,真实性和公信力始终是媒体必须秉承的品质。”裘新强调说。
央视网总经理、总编辑钱蔚认为,谈可信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常识是抵制短期利益的诱惑,不用猛料博取眼球。
阿里巴巴大文娱战略和投资委员会主席古永锵说:“作为一个互联网人,我们做文化娱乐这块有很大的社会责任。” 古永锵说,现在互联网很多虚假的、负能量的东西,怎么做到真实可信,这一点在阿里整体的大文娱布局里面都有所着重。无论是平台建立生态,还是在视频和图文双矩阵的布局里面,阿里大文娱的目标是要做到真实可信和正能量。
领英执行主席、联合创始人 里德·霍夫曼表示,对于领英来说,网络信任有助于招募人才,它告诉我们可以招募谁,谁比较可信,依赖谁的专业知识。“信任有助于商务,你知道和谁打交道,你知道达成协议就会履行。” 霍夫曼说。
除了内容真实性这一根本需求,技术的快速更迭给了损害网络可信环境的因素隐匿的空间。任贤良指出,要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技术审查,“装好刹车再上路”。
当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作为科技引擎,已经服务于内容创作和传播。
凤凰投资的一点资讯在这方面有实际的应用,凤凰新媒体首席执行官刘爽有他的担忧。刘爽介绍说,运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之后,出现了一个比人的编辑还厉害的编辑,叫算法编辑。算法编辑可以通过海量的计算抓取最能博取点击的文章,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新闻。
“算法编辑也可能会带来陷阱。”刘爽认为,算法的点击推荐模式会带来的阅读浅薄化甚至低俗化,个体的信息孤岛化以及阅读和视野的狭窄和偏见。他最后强调,有责任的媒体要平衡个性化阅读和共性化阅读。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认为,互联网各个领域,都应当从可信这个维度去研发和应用网络技术,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让人工智能成为新闻事实核查的利器。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