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献唱“一带一路一友情”计划主题曲。蔡文豪摄(图片来源:《大公报》)
“现在香港年轻人常常以主观的方式想问题,很少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希望年轻人去到别的国家交流,培养同理心,学会尊重、包容、负责任,做到‘爱自己、爱家人、爱国家’。”香港公民教育委员会主席彭韵僖近日出席 “一带一路”专题讲座会,致辞时对在场的香港青年学生寄予厚望。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但让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有了更大施展平台,也给香港年轻人提供了全新发展机遇。香港书店里,就时常见到有年轻人捧着“一带一路”相关书籍细细品读。11月6日,香港首个以大学生为听众对象的“一带一路”专题讲座会在期待中如约而至。讲座会邀请国家商务部驻港贸易处负责人和香港贸易发展局高级研究人员现身说法,为香港大学生们介绍“一带一路”的有关知识和进展情况。
一切机遇源于敢想敢做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在讲座中把“一带一路”生动地比喻为“一道中医的处方”,把传统经济合作模式喻作“西药”。有别于西药清晰明确的服用指示和处方,“一带一路”更像中药,具有更多自由发展空间,而香港正是”可以帮助这个处方写得更精准的一员”。在这当中,年轻人的作用不可或缺。
会场上探讨气氛浓郁,学生们认真听讲并做笔记。会后近200名学生向组织者——未来之星同学会发来电子邮件,讲述了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思考。
香港城市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四年级生汤裕彤表示:“现在的青年成为了香港社会最活跃、最核心的元素,更加可以在‘一带一路’机遇到来之际扮演重要的角色。”香港中文大学法律系五年级生张心怡也认为:“在中国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当自满的井底之蛙。假若我们不愿参与其中,不愿去配合,只会逐渐被边缘化。”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二年级生邓颖敏认为:“青年有时间、有精力发展自己无限的可能性,作为协调者、建设者、文化交流大使的时候,也是在挑战自己打破固有安全区的时候。青年最珍贵的就在于勇敢,勇敢地走出去,一切的机遇源于敢想敢做。就算只是担当一位友谊大使,一样可以好好发挥自己。”
一个个充满创意的行程
据悉,当天的讲座会由香港知名青少年交流团体未来之星同学会主办。讲座会以在线自由报名的方式面向全港公开招募学生听众,近500名香港大学生踊跃报名。除了举办讲座,主办方表示,约30名香港大学生将于12月18日至27日,前往“一带一路”沿线的巴尔干半岛三国交流访问。浸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三年级学生江泽鸣说,这次去的国家非常特别,平时也鲜有接触,“希望有新的发现“,期待访问结束后回来跟大家分享。
类似赶赴相关国家广交朋友的举措,越来越多。比如,香港青年协会推出了“一带一路一友情”计划,鼓励本地青年走出去,探访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城市。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和公民教育委员会今年也首次推出了 “‘一带一路’交流资助计划”。
今年2月,香港青年协会计划刚一推出,就收到千余份报名表,大部分来自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青年。翻开旅游计划书,可以看到一个个充满创意的行程:5名大学生将前往俄罗斯,与当地人进行料理比赛;数名在职青年将走访东帝汶天然香枧品牌的生产村庄及社企,共同打造高增值项目;6位香港医学生与斯里兰卡医学生合作进行社区外展行动……
彭韵僖指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是沟通,包括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的沟通,更包括“民心相通“,这对香港年轻人将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汤裕彤深有感触地说,香港腾飞的历史,就是述说一代又一代香港青年抓住国家发展机遇、灵活应变、艰苦奋斗的历史。香港大学翻译系三年级学生彭珍妮表示,有很多人认为,香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相比上一代只需努力奋斗就能改变社会经济地位,这一代的青年似乎对社会失去信心,对香港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但是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机遇, “一带一路”推行就代表了香港当代青年机遇的来临。
港青一代的主流姿态
通过“走出去”接触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有助于直观了解“一带一路”。香港城市大学测量学三年级生黄慧心认为:“香港与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经验有限,尤其对这些国家的宗教、文化、社会和经济制度缺乏了解,此乃香港发展成‘超级联系人’的最大挑战之一。”
因此她建议:“政府应设立‘多元文化交流基金’,鼓励不同机构和少数族裔团体在香港举办交流活动。还应增加大专院校交换生和交换学者计划、工作实习计划、海外义工服务计划等,以丰富香港青年在‘一带一路’议题上的交流与体验形式。同时,学校在教育通识课程中,也应加入伊斯兰商业法规内容、国际地缘政治知识等相关的国际元素。”
与香港近日出现的少数“港独”分子侮辱国家、鼓吹分裂的闹剧相反,香港高校青年学子们表现出的对相关倡议、国家战略的高度关注以及渴望抓住机遇、参与其中的热情,既是对彭韵僖等长辈期望的回应,更代表了香港青年一代的主流姿态。
[责任编辑: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