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全国新闻舆论战线的工作者以学习交流优秀新闻作品的形式,欢度属于自己的节日。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新闻舆论战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书写时代进步,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得到巩固壮大,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气象一新。
对党忠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广大新闻工作者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尽管肢体有残疾,新疆日报社许库尔工作室负责人阿不都许库尔·阿不都克里木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始终奔跑在采访一线。他用坚定的政治立场、有力的笔触,以记者独有的方式维护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凭借深入的采访作风和敏锐的新闻触角,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评论部主任王雪飞先后发现并参与报道了优秀共产党员普光洪、优秀司法干部黄映东,长期跟踪报道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等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用一篇篇有温度、有思想的正面报道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需要弘扬正能量,也需要铁肩担道义。
调查湖南隆回高考保送生舞弊事件引发保送生政策调整,报道“罗彩霞事件”推动高考加分制度变革……从事了20年的监督报道,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全媒体协调中心主任吴湘韩用一篇篇掷地有声的调查报道挖掘着事实真相、守望着公平正义、推动着社会进步。
改革创新,加快传统媒体融合转型
怎样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手段?如何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全国新闻舆论战线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发展步伐日渐加快。各新闻媒体的创新实践正在全面增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
——致力于当好创新传播排头兵,全流程、全领域、全平台创新传播,人民日报努力通过形式创新提升表现力、技术创新强化引导力、平台创新扩大影响力、机制创新助推创造力,推出的《开往春天的高铁》《两会朋友圈云直播》《看!有人把十三五画下来了》等一系列新媒体报道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新媒体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由新华社发起、中央和地方媒体共同打造的全媒平台上线启动,为业界同行开放全系新媒体终端,实现地方媒体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等国家级平台的传播;为成员单位开通“现场新闻”认证绿色通道,实现手机即拍、即传、即发的新闻在线生产。
——中央电视台创新电视画面语言表达方式和节目编排模式,实施“新闻节目素材更新共享工程”,按不同季节,区分南北区域,从春暖花开到农忙秋收,集中拍摄、制作、编排了一大批有创意、有张力的镜头画面素材,推出《治国理政新实践》《脱贫攻坚在阜平》《大国工匠》等报道。
——把“国际范儿”和“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日报综合运用视觉元素,通过对照片、文字、图表、漫画、联版创意等视觉元素,突出版面视觉冲击力,把纸媒在时间上的不利因素转化为读者可以重复阅读并且加以收藏的优势。
……
不忘初心,用情书写人民大众
沪粤方言、京剧昆曲、古村古琴……过去的一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百余名记者深入全国多地,用“广播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唤起人们对民族之根、民族之魂的热切关注。
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只有到基层,才能把握社会脉搏的律动;只有到基层,观察、思考问题才能深入;只有到基层,写出的新闻作品才有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
在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光明日报社驻湖南记者站领衔记者唐湘岳每年有200多天在基层采访,他以深情的笔触关注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唤起共鸣,推动进步。在深入开展“走转改”的活动过程中,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体验农村生活,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增进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
“我深深体会到,所有受欢迎、产生大影响的稿件,都是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反映了火热的群众生活。”经济日报社高级记者管斌说,“在平凡人中发现金子般的闪光,发现人性的伟大,这就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永恒主题。”
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
今天,广大新闻工作者依然在路上,用心灵感受着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着时代变迁,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新闻理想,向着努力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目标砥砺前行。
(据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王思北、吴晶)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