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 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速 | 2016年上季度GDP增速 | |
1 | 重庆 | 10.7% | 10.6% |
2 | 贵州 | 10.5% | 10.5% |
3 | 江西 | 9.1% | 9.1% |
4 | 天津 | 9.1% | 9.2% |
5 | 安徽 | 8.7% | 8.6% |
6 | 福建 | 8.4% | 8.3% |
7 | 青海 | 8.2% | 8.3% |
8 | 江苏 | 8.1% | 8.2% |
9 | 河南 | 8.1% | 8.0% |
10 | 湖北 | 8.1% | 8.2% |
11 | 宁夏 | 8.0% | 7.9% |
12 | 新疆 | 7.9% | 8.0% |
13 | 云南 | 7.6% | 6.6% |
14 | 湖南 | 7.6% | 7.6% |
15 | 浙江 | 7.5% | 7.7% |
16 | 四川 | 7.5% | 7.5% |
17 | 山东 | 7.5% | 7.3% |
18 | 甘肃 | 7.5% | 7.8% |
19 | 海南 | 7.4% | 8.1% |
20 | 陕西 | 7.3% | 7.2% |
21 | 广东 | 7.3% | 7.4% |
22 | 内蒙古 | 7.1% | 7.1% |
23 | 广西 | 7.0% | 7.2% |
24 | 河北 | 6.8% | 6.6% |
25 | 北京 | 6.7% | 6.7% |
26 | 上海 | 6.7% | 6.7% |
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 近日,各省份陆续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据统计,截至10月28日上午9时,全国至少已有26个省(区、市)公布了当地前三季度GDP数据。官方暂时未公布数据的有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西藏等5省区。已公布相关数据的26个省份中,有24个省份前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增速,有9省份增速与上半年相比有所回升。
24省份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渝黔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
与全国相比,目前已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26个省(区、市)中,除北京、上海以6.7%的增速与全国增速持平外,其余24个省份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均超过了全国水平。
其中,重庆以10.7%,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的增速位居第一位。贵州、江西、天津紧随其后,贵州前三季度的GDP增速达到10.5%,江西和天津均为9.1%。
9省份增速较上半年回升 云南回升幅度最大
与当地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相比, 26省份中,重庆、安徽、福建、河南、宁夏、云南、山东、陕西、河北等9地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出现回升。其中,云南回升幅度最大,云南前三季度GDP增速7.6%,较上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天津、青海、江苏、湖北、新疆、浙江、甘肃、海南、广东、广西等10地前三季度GDP增速较上半年出现回落。海南比上半年回落了0.7个百分点,甘肃0.3,浙江和广西比上半年回落了0.2个百分点,天津、青海、湖北、广东、江苏、新疆比上半年回落了0.1个百分点。
此外,贵州、江西、湖南、四川、内蒙古、北京、上海7地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则与上半年持平。
多地部署冲刺四季度 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近日,各地相继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多地表示,要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冲刺四季度,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福建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提出了促进有效投资,坚持一手控房价、一手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要求。陕西强调,要看到经济全面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宏观环境下行压力较大,必须进一步正视困难,提振信心。同时提出,要突出抓好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认真贯彻工业稳增长21条措施,狠抓企业降成本和省内产业配套,保持全省工业稳定发展等6项工作。
前三季度GDP增速较上半年回升幅度最大的云南也指出,全省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要狠抓重要改革推进,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此外,尚未正式公布三季度GDP数据的东北地区和山西等地经济运行情况也备受关注。上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4地GDP增速分别为5.7%、6.7%、-1.0%、3.4%。10月19日,辽宁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指出,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辽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因素正在不断聚集,但仍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山西近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透露,三季度经济运行态势明显向好,带动前三季度经济增长达到4%,好于上半年、也好于预期。但强调要清醒看到,当前山西经济仍未走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要坚持转型发展方向,更有信心、更加有力、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经济工作。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