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住村结下“母子情” 民族团结一家亲

2017年01月13日 10:25:41  来源:中国日报网
字号:    

住村结下“母子情” 民族团结一家亲

  近日,乌什县依麻木镇托普浪吉然村村民古丽尼沙汗终于又见到了自己日夜想念的汉族儿子吴圣华,他有一个维吾尔名字叫吾斯曼江。

  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吴圣华带着自己的汉族妈妈和妻儿,一同来到了工作生活了一年的托普浪吉然村,老远就看见古丽尼沙汗妈妈站在桥头激动地等着迎接他们。

  来自远方的亲人一下车,老人含着眼泪说:“吾斯曼江我的好巴郎,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老人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因为吴圣华遗忘了她,而是在6月份生病住院了,但并没有告诉她的儿子,吴圣华也是通过2016年住村工作组的同志们了解到了这一情况,所以这次专门带着自己的家人一同来看望维吾尔族妈妈。想让汉族妈妈和妻儿认个亲,并希望维吾尔族妈妈能和她一同去乌鲁木齐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最后在工作组的帮助和协调下,古丽尼沙汗老人答应近期和休假的同志一同前往乌鲁木齐。

  吴圣华认古丽尼沙汗老人为妈妈还得从2015年说起。2015年3月,吴圣华作为自治区林业厅第二批住村干部,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托甫浪吉然村。

  从温馨、舒适的家庭小日子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宿舍生活;从按钟按点、有条不紊的上班一族到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的住村工作……在住村工作组成员的相互帮助、鼓励下,吴圣华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变化,并且很自然地融入了村里的生活。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他找到了生活中新的方向与使命——了解住地一草一木,和村民们成为知心朋友。

  柳枝吐绿,杏花满树。老乡们忙着耕作时,他和他们同劳动;走村入户、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学习维吾尔语、春耕劳作,他忙得不亦乐乎。看到自己手上日渐隆起的老茧和日益黝黑的皮肤,老乡们都说他越来越像老乡了。一碗热茶、一个馕饼,村民们每次远远看到他就露出的笑容,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他真心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而此时,机会就悄然来临。

住村结下“母子情” 民族团结一家亲

  通过近半个月的住村生活,他注意到几乎每天下午,有个身影总会出现在村委会大院的菜地里。每次她一来,在菜地里一干就是好久。一番打听后他才知道,她叫古丽尼沙汗,今年已经69岁了,是村里的孤寡老人。来村委会干干活,既能帮帮忙,又能解解闷,所以古丽尼沙汗大妈很乐意来村委会的院子里多待一待。这一来二去,大妈和他们工作组的每个人也都熟悉了,热情的大妈还教会了他不少种菜的秘诀,跟着她一起在菜地里干活也变成了他学习维吾尔语的好机会。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很意外。

  在走访入户中,当他来到古丽尼沙汗大妈家时,她家里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长年独自一人生活,没有基本的生活来源,身体状况欠佳,孤独和无人照顾成了古丽尼沙汗大妈晚年生活的两大难题。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丽尼沙汗大妈还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简陋的生活物件在她的手底下,照样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从大妈乐观的笑容里,他很难相信她是位孤寡老人。他深有感触,在组长高志强的带领下,他们工作组内部经过开会讨论,决定和古丽尼沙汗大妈形成结对子帮扶关系,由他具体负责和古丽尼沙汗大妈的结对子工作。

  从此以后,每次到了大妈家里,挑水、打扫院子这些他力所能及的粗活重活都让他承包了下来。大妈也很关心他在村里的生活和工作,即便他们语言沟通不是很流畅,但是从大妈关切的眼神里,从大妈嘘寒问暖的话语间,他都能感受到大妈对他的那份关心和疼爱,一点一滴汇聚起来,让他倍感温暖,打心底里,他已经把大妈当成了亲人。也正是在朝夕相处中,他发现了大妈生活中亟需解决的一个出行问题。

  古丽尼沙汗大妈的家远离村民集中定居点,而大妈的家与出行的道路间有一条深1.5米的排碱渠,可是这中间却并没有架设桥梁,只有一块简易的小木板横在排碱渠上以供出行,每次通过木板都很危险,就连他这个年轻人过木板时都要悬着一颗心。要是遇到下雨天,腿脚不便的大妈甚至有好几次在过小木板时摔到了排碱渠里。可以说,这条排碱渠将大妈的家包围了起来,大妈家仿佛置身于一个荒岛上。

  了解到这个大难题之后,他向工作组组长建议,为大妈修个桥涵。在组长高志强的带领下,工作组所有成员经过实地查看,决定在排碱渠上修建简易桥,彻底解决大妈的出行难问题。他们说干就干,买涵管,找挖掘机,找施工方……在多方努力下,桥很快就修好了,大妈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出行的问题。看到大妈开心得合不拢嘴,他们工作组的每个人也是倍感幸福。可是,没过几天,大妈给他说的一番话更是让他喜出望外。

  有一天,他还是和往常一样,来到古丽尼沙汗大妈家里,看看大妈的生活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和大妈唠唠家常。就在闲聊中,大妈很郑重地给他说:“你就像我的汉族巴郎一样,我想认你做我的干儿子,我早就给你取好了维吾尔族名字——吾斯曼江。”听到大妈那番话,他一时竟然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没想到在朝夕相处中既收获了古丽尼沙汗大妈对他们工作组的真情真心,而且他自己还能在住村时有一位维吾尔族妈妈!这真是惊喜中的惊喜。他当即就欣然答应古丽尼沙汗大妈做她的儿子,同时也将吾斯曼江这个新名字刻在了他的心里。

  很快,他的维吾尔族名字——吾斯曼江在村里就被叫开了,村民们见了他都会热情地叫他吾斯曼江,工作组的组员们也都纷纷叫起了他的新名字。他的新身份让他在村里有了更强的存在感,他很开心老乡们能够认可他的新身份,同时新的身份也帮助他更好地开展住村工作。他和古丽尼沙汗妈妈之间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深。每次休假回到乌鲁木齐时,他总会想起村里的古丽尼沙汗妈妈,心里的牵挂又多了一分。此时,让古丽尼沙汗妈妈安享晚年的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强烈。回到村里后,经过和工作组领导及全体成员的商量讨论,他们决定帮助古丽尼沙汗妈妈增收,让她的晚年生活拥有经济保障。

  经过对古丽尼沙汗妈妈家周边地形的考察,他们发现妈妈后院宅基地的后面有个水塘,如果把水塘的水引到后院来,进出水都很方便。因此,他们打算从发展养殖业入手,在后院挖个鱼塘养鱼,来帮助古丽尼沙汗妈妈增加收入。对于他们的提议,古丽尼沙汗妈妈一口就答应了。虽然他们不懂挖鱼塘和养殖的专业知识,但经过多方打听,他们请来了和村里相邻的四团的养鱼大户文绍贵帮忙。经过工作组和文绍贵的多方商讨,挖鱼塘的方案很快就定下了。联系好挖掘机师傅后,在文绍贵的现场指导下,鱼塘开挖了。经过几天的努力,鱼塘挖好了,水也引到了鱼塘里了。他们赶紧给古丽尼沙汗妈妈买好了鱼苗。接下来,就是教会古丽尼沙汗妈妈如何养鱼的问题了。对于这个问题,他们也不担心,因为文绍贵已经对他们承诺,会随时过来帮助古丽尼沙汗妈妈,给她教会如何养鱼。销售问题也不在话下,文绍贵说他都会帮助古丽尼沙汗妈妈一一解决。经过文绍贵的粗略估算,如果养殖成功的话,古丽尼沙汗妈妈一年的净收入至少会达到2万元左右。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就算他们住村一年离开了,古丽尼沙汗妈妈的生活至少会有保障,他心里的担心也会少一分。为了让古丽尼沙汗妈妈不至于太孤独,他们工作组还给她买来了三十多只鸡苗和鸭苗。看到满地乱跑的小鸡小鸭,古丽尼沙汗妈妈更开心了,她说这下可有得忙了。

  都说水流走了,留下的是印迹和磐石。他们的住村工作又何尝不是呢?通过他们的点滴努力,让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古丽尼沙汗妈妈安享晚年。打通最后一公里,走到最远一家人,把民心真正地聚起来,这是他们所有住村干部都在为之努力的。这份真情会在一批又一批的住村干部中延续下去……

  他和古丽尼沙汗妈妈也约好了,她的余生他会尽全力照顾好的,他们的母子情不会因为他住村一年后离开村里而割断。她是他永远的维吾尔族妈妈古丽尼沙汗,他是她永远的汉族巴郎吴圣华。

  吴圣华和他的维吾尔族妈妈以及像吴圣华一样的成千上万个自治区各级各族干部职工正在用实际行动描绘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壮美蓝图。(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