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中国正在发生1000万人口的大迁徙,足以改变历史!

2016年10月19日 15:20:31  来源:新华社瞭望智库
字号:    
  假如能够浓缩时空来俯瞰人类行踪,人们会看到一条又一条指向大山深处的迁徙路线。千百年来,不知曾有多少人为躲避战乱或饥荒逃进深山。而今,一场规模浩大的人口迁徙又在发生——为了摆脱贫困,人们或雀跃或迟疑地走出大山。根据“十三五”规划,自2016年至2020年,约1000万贫困人口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世代生活的贫瘠大山,远离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一次足以改写历史的大迁徙。从数量上看,这次搬迁的人口约为三峡工程移民的7.75倍;从时间上看,三峡移民安置用了近17年,而这次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规划,只有5年。仅贵州一省,就有7600多个50户以下的极贫村寨将从地图上“消失”。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大山深处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麦迁组的航拍画面。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近日,新华社记者历时一个多月深入秦巴山区、大凉山地区、乌蒙山区等地,近距离了解贫困人群的迁出地、安置地的情况,见证并记录下这场古今罕见的史诗般的大变迁。

  玉米,是梁水宁记忆最深刻的食物。

  他老家在贵州省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麦迁组,是一个只有十来户的寨子,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为缺地,只能在石头缝中“插”种玉米。

  “大家的口粮都有限,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村民梁王地清楚地记得,前几年每到6月,家里的口粮就断了,只好四处借粮。

  在这里,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似乎没那么浓烈。记者问“如果搬下山再也种不了地了,会舍不得吗?”时,几乎所有人都摇头说“不会”。31岁的村民梁华说:“山下生活再难,也不会有我们寨子这么难。”

  数百年来,中国西部大山腹地,一代又一代人挣扎求生。

  生活在茫茫秦巴山上的王太志,父辈是上世纪中叶从四川蓬溪县搬迁到旺苍县三江镇山上的,那时发生饥荒,饿死过许多人,而上山开荒能够保命。但山顶开垦的庄稼地,只能种点玉米和小麦,遇到干旱经常颗粒无收。

  因为家里太穷,王太志结婚当天,差点被岳父当成“人贩子”。一间快要倒塌的土坯房、种不出什么庄稼的薄地……结婚那天,远在安徽的岳父来参加婚礼,看到如此凄惨的家境后大吃一惊,立即给公安机关报案,说他是“人贩子”,半夜非要把女儿带回老家。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