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登上了全国“十一”假日旅游红榜,河北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贫困群众徐振申得知这个消息笑得合不拢嘴,这意味着更多游客将为徐振申这个高端民宿“管家”带来更多分红。近年来,河北省探索建立起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小镇开发、旅游资源资产股权化等旅游扶贫新机制,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2016年10月16日《河北日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间点的临近,脱贫攻坚工作也逐渐进入深水区,所剩贫困地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资源禀赋差、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过去“一招管用”“一举多得”的做法已难以奏效。可以说,脱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十二五”以来,河北省脱贫攻坚聚焦精准,挂图作战,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累计减贫500万人,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4621元提高到2014年的6839元,增长近50%,2015年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71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河北是扶贫任务较重的省份,目前还有7366个贫困村、310万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为此,河北省坚持因地制宜,把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精准施策闯新路,打响脱贫攻坚战。今年以来,河北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大专项行动,注重精准发力,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突出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群众多渠道创收增收。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产业扶贫支撑,只有扶出“产业”,精准扶贫才算扶到了家,也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脱贫产业发展不上去,精准脱贫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河北省帮助贫困地区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新格局,以产业“输血”激发贫困群众自身“造血”机能,股份合作制企业达2000家,覆盖全省所有贫困县,7366个贫困村半数以上的贫困户,成为拿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今年上半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1元,同比增长13.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很多农民和涞水县南峪村徐振申一样,真正分享到产业链增值带来的红利,心里满满都是收获感。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根本的是“扶人”。要“授人以渔”,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门路和技术,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造血”能力,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近年来,河北省坚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构建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改革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推进旅游扶贫分享红利、金融扶贫放大资金效益、资产收益扶贫增效果、土地扶贫机制惠民生,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释放强劲动能。以旅游扶贫为例,河北积极创新发展“旅游+扶贫”模式,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小镇开发、旅游资源资产股权化等旅游扶贫新机制,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有效推动全省近500个贫困村、2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有效改变了农民长期“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困局。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贫困村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大多是穷在水上、苦在路上、差在产业上,精准扶贫难度大。“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我们要横下一条心,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儿,持续在精准施策上加大力度,在精准推进上加快速度,在精准落地上加紧进度,真正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相信,这必将是一个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