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李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10月17日新华社播发了《实施办法》全文。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基于此,2014年10月17日,习总书记在全国首个“扶贫日”设立之际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15年底,被誉为“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紧接着又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在第三个扶贫日到来之时,“两办”又印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这标志着我们党再次吹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按下了如期全面实现脱贫目标的快进键。
三年过去,奋斗有成。三年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其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数据为证:国务院新闻办10月17日发表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中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
事实上,中国的扶贫事业不仅造福本国人民,更普惠全球,充分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担当。诚如世行负责贫困和公平全球事务的高级官员安娜·雷文加所说,中国减贫工作的卓越成就推动了全球贫困人口的下降,中国在减少极端贫困人口方面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榜样。如果能有一个国家成为消除极端贫困的表率,那么这有可能是中国。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8.36亿,其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70%。1978年-2010年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不仅如此,中国在致力于消除本国贫困的同时,也积极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不仅仅停留于有形的数字层面,更有无形的经验智慧层面。中国的减贫与发展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对全球减贫事业无疑提供了一部生动的教材。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的顽疾。“消除贫困”从来都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基本的、也是最为艰巨的使命。尽管全球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增进了人类的福祉,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贫困与饥饿依然是制约世界人民共享繁荣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仍有超过7亿人。从中不难看出,全球减贫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世界各国继续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于中国自身而言,未来5年,要使55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样需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因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新一阶段的扶贫工作是建立在多年的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已基本实现了脱贫目标的基础之上,而大部分未完成的脱贫任务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错综复杂,减贫难度大,扶贫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总书记的话语言犹在耳。站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的历史节点上,在精准扶贫思想引领下,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五个一批”脱贫手段等一系列脱贫攻坚组合拳正在各地深入推进,为加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坚信,有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战,有各级扶贫主体的组织推动,有社会各方面的真心帮扶,有不断改革创新的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作保障,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的中国脱贫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于此,在助力全球减贫事业上,中国也将作出新贡献、标注新高度。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