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琼州大地,依旧艳阳高照。乍眼一望,树绿山青、水清沙白,到处都弥漫着一股生机;深入到最偏远的“穷山沟”才发现,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要凝聚全省脱贫攻坚的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举全省之力,用更大的决心、更准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之战’!”9月29日,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全省脱贫攻坚推进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2015年以来,海南紧紧围绕“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决策部署,让8.6万余人脱贫,完成6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全省5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打响了脱贫攻坚的“当头炮”。2016年,海南全省计划减贫18.8万人。
2016年9月,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儋州调研扶贫攻坚
2016年9月,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在昌江调研扶贫攻坚
精准扶贫“准”字当头
10月1日下午,记者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红峰村委会贫困户杨小忠家中,看到了一个小“本子”。这个“本子”其实就是红色封面的《扶贫手册》。在这本册子中,贫困户的基本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具体的脱贫措施等等一应俱全。
海南开展扶贫史上最大规模的扶贫摸底调查
像这样的“本子”,海南有数十万册。在这背后,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海南开展了省内扶贫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进村入户调查,全省共抽调省、市县、乡镇各级机关干部4000多人次,组成844个调查组,利用近两个月时间,先后四次对全省农村14.1万多户、59.98万余人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在册的贫困户和农垦系统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深入的入户调查,摸清了全省贫困人口的底数。
这次4000多人次近两个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海南扶贫的“大数据”:至2015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11.6万户47.7万人;有2.4万户9.7万人确认为2015年脱贫人口;有1.1万户4.3万人因不符合贫困标准被剔除;有1.54万户6.5万人被确认为新增贫困户。这次调查出来的大数据中,不仅有精确的贫困人口信息,更重要的是对致贫原因等的分析。
杨小忠就是扶贫“大数据”的受益者,详细的入户调查,让政府了解到这个单身的中年汉子抚养两个孤儿侄儿的不易,针对“缺资金、缺土地、缺技术”的致贫原因,扶贫人员将他两个侄儿纳入了农村孤儿补助对象,还给正在上初中的小侄儿申请了可以领到18岁的教育补助。“政府还帮我找了一份固定的出劳动力的工作,这样收入就稳定了,现在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杨小忠说。
海南的《扶贫手册》内容丰富
“就像看病一样,对症才能下药,如果连‘病根儿’都不知道在哪里,还怎么去拔‘穷根儿’?”林东说,截至2016年1月底,昌江全县共有建档立卡确认贫困人口2202人,每一户都有“一对一”的帮扶责任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脱贫措施。
在昌江县海尾镇打显村,今年77岁的贫困户谢德桂,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外嫁,如今家里只有他和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伴,老两口靠着低保金维持生活。海尾镇政府在扶贫帮扶工作中,从县里下拨的产业扶贫资金里划出经费,让老两口加入村里养羊能人成立的合作社,年底就可以获得分红,帮助老人脱贫改善生活。
“经过细致的摸底全面排查,我们发现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在我们县里的情况较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特别设立了3000万元的‘双特基金’,对那些新农合报销部分之外需要贫困户自行承担的部分进行兜底,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也不会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林东说。
建档立卡、建设扶贫“大数据”费时费力,成本也较高,但海南省副省长何西庆认为,这项工作值得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户的贫困原因不同,我们只有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定点消灭贫困。”何西庆说。
据了解,在国家级贫困县——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建档立卡的工作更为精准和细致。2015年,琼中把全县划分为22个片区,派出450多名干部,配合22个省调查组,开展了“一访二问三听四看五查”的“12345”调查行动。同时,按照贫困对象识别程序,开展一申请、三计算、一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的“13121”识别行动,由农户、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县逐层签字,精准识别。目前,全县识别贫困人口26598人。
“基础工作一定要做扎实,这也是为上级领导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海南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对这些“大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之后,在具体的脱贫工作中,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科学准确的扶贫大数据,如何脱贫这个“药方”就比较好开了。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