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探访三秦大地:看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下绽放光芒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活动陕西站综述
发布时间:2016-10-06 21:0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世芳
从接下接力棒的那一刻起,一群80、90后的年轻人怀着对革命历史的崇高敬仰,开启了为期五天的采访活动。九月的陕西已经开始有一丝凉意,参加采访的年轻人却满怀热情。
重走长征路,感受厚重的革命历史
采访团成员手脚并用,攀登薛家寨
“走!走!别停下,停下就上不去了!”领队在后面大喊着。采访团一行人来到了陕西站的第一个红色遗址——薛家寨革命旧址。1933年3月,刘志丹、习仲勋等带着陕北红军到达铜川照金镇,选中了这处悬崖峭壁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采访团一行人面临的就是一条近乎80°的陡峭山路。汗水浸湿了衣襟,这群年轻人手脚并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登,终于抵达山顶。“不亲身体验,很难想象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在简陋的岩洞里指挥作战,很难想象红军战士如何在山路陡峭、一面是悬崖的大山中战斗。”新华网记者马若虎感慨道。
在直罗镇烈士陵园,采访团成员为革命烈士敬献鲜花并鞠躬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攀 摄
“大家从墓碑上可以看到,许多烈士的祖籍是湖南、江西,他们就是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来到了直罗镇。”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采访团的成员们一边俯身为烈士墓碑拂去落叶,敬献鲜花。
采访团成员在延安新闻纪念馆里拍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攀 摄
在清凉山,采访团一行人参观了延安新闻纪念馆。对于这群“搞新闻”的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他们心中神圣的地方。据了解,清凉山曾先后是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在地。当时的新闻工作者坚信“笔和枪一样是战胜敌人的两种锐利武器”,他们在潮湿的洞穴里创办通讯社、建立广播、办报纸,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走过,恍如重回当年。无论是战役遗址,还是革命纪念馆,都带领着采访团回顾革命历史,感受着长征精神对心灵的洗礼。
重走长征路,探访革命老区的新变化
眼前一座座葱郁的山丘,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安置房,别不相信,这真的是黄土高原上的新农村。
文安驿镇新建成的居民安置楼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攀 摄
1935年,红二十五军到达延川县永坪镇,是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率领的陕甘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81年后的今天,延川县的人民群众已经迎来了新生活。
延川县文安驿镇51岁的徐海胜就是移民搬迁脱贫的代表之一。徐海胜一家四口曾经住在窑洞里,家里的地不多,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他外出打工。借助移民扶贫政策,由政府补贴一部分,个人出资一部分的方式,他们一家四口在文安驿镇购买了80平米和120平米的两套房子。提到这两套房子,徐海胜的脸上难掩兴奋:“现在房子在装修,地板已经铺上了,估计很快就能住进新楼里了!”
文安驿镇只是三秦大地上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陕西省以贫困户和受灾户搬迁为重点,累计搬迁49.6万户174.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8万户106.9万人。
采访团记者向当地村民了解苹果种植情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攀 摄
发展特色产业,洛川苹果为老区人民脱贫“造血”。“世界上每7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陕西;世界上每3杯苹果汁,就有1杯是陕西的。”洛川县旧县洛阳村村支书冯建海自豪得向记者们介绍起村里的苹果园。
“过去种庄稼一年收入不到5000元,现在我们老两口一年能有十几万存款呢。”看着自家果园里一个个红彤彤的大苹果,56岁的洛阳村村民乔月英笑得合不拢嘴。
苹果标准园所在的洛阳村有125户505人,果园980亩。2014年,标准园亩均产量3000公斤以上,优果率90%,每亩收入1.5—2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万元中95%来自苹果。2015年全村苹果产量将达到10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
记者了解到,县政府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果农、大学生积极开拓以网络化经营为主的新型果品经销。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农村淘宝店也正在全面建设,全县共发展电商、微商230多家,洛川县也被授予了“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重走长征路,网媒记者不忘初心再出发
为期五天,每天驱车赶往五六个采访点,因为采访时间有限,采访团的成员们丝毫不敢懈怠。每到一个采访点,记者编辑们生怕错过一条信息,讲解员、村干部、村民无不被手机、录音笔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着。
陕西铜川马咀村,采访团层层围住村支书李云南进行采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攀 摄
白天采访,晚上返回住处开始整理采访素材、编写稿件,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成了采访团小伙伴们的“共识”。为了追求报道的时效性,采访完返回大巴的网媒记者们立刻拿起手机,编发微博、整理思路,所见所思即刻从指间传播开来。
中国军网记者王玉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内拍摄视频短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攀 摄
为了做出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全媒体报道,讲好带“陕西味儿”的红色故事,记者们也是各出奇招。人民日报编辑胡成远用一台VR全景相机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一些场景;光明网记者滕文天在切尾巴战役遗址所在的胜利山上冒雨举着自拍杆做直播;中国军网记者王玉一路抬着摄像机拍短片,最终为读者呈现了《分屏丨革命老区VS繁华都市》这样获赞无数的视频短片。
网媒记者们用青春丈量革命热土,用笔杆子传递长征精神。相信这一次的红色洗礼,会让他们受用终身,并在今后的新闻道路上不忘初心,将长征精神传递下去。
[责任编辑:李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