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真理。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G20杭州峰会唱响了中国“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的壮丽篇章。中国人民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兼济天下的情怀,向世界传递出“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国,也属于全世界”的强烈信号。在世界经济面临危机和挑战的关键时刻,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渴盼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决心与意志又一次点亮了团结共赢的前进之路。
“民生连民心,民心牵国运”。对中国来讲,民生问题是经济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人民福祉是最大的政绩。
“但愿苍生俱保暖”,民生工作“如除腹心之疾”,要一诺千金。
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多项举措涵盖了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我国民生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建构,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保障是社会进步的“磨刀石”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政权要稳定长久,就必须推行顺乎民心的政策。
有目共睹的是,近年来,中国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各项保障事业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大批积累多年的突出民生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
今年5月,贵州省排调镇排晒村村民李安彬13岁的儿子患上了“肾病综合症”,由于家庭本来就贫困,加上医疗费用昂贵,给他们一家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9月,帮扶干部杨再烨知道此事后主动联系李安彬,带领他到相关部门进行大病救助报销了部分医疗费用,住院总金额为76291元,救助后个人支付金额仅为8466元,救助比例80%,为李安彬家省了大笔的医疗费用。
李安彬的经历是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从每个人身上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民生状况,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和腾飞,但毋庸讳言,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考验。截至目前,我国仍有5000多万人口尚未完全脱贫,不少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生态等多个领域的民生诉求尚未完全获得满足。
消除贫困不是一句空话。从2011年到2015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72亿元增长到467.45亿元,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2015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比2011年底减少6663万人,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2014年至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来源:国家统计局)
再看总体情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6138亿元,同比增长10.3%,在投资增速回落、出口低迷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比如,,标志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服务消费持续旺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通用航空等个性化、体验化旅游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2.4亿人次,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万亿元,增长13.7%。
从数据可以看出,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繁叶茂”。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痛定思痛、当断则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此举一出,世界哗然,别有用心者指出:“仅去产能一项举措,就足以令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一边是去产能,一边是保民生。“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2016年2月,位列年度经济工作之首的去产能大幕正式拉开。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财税、金融、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奖补资金等8个配套文件就全部下发完成。中央财政安排了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强调,“中国在去产能方面,力度最大,措施最实,说到就会做到。”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真实而生动的获得感是幸福的源泉,只有民众幸福了,社会才会稳定,才会进步。
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既有精彩华章,也存在复杂因素。现实生活中,人们既为改革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所满足,往往也会因某些境遇而偶发牢骚,以碎片化的故事得出局限性的结论。网上某些舆论的“流动性过剩”,此起彼伏的舆论喧嚣,制造了大量的口水泡沫,容易引发人们对真实中国社会的误判。
实际上,我们正在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一大波红利。作为改革的“先手棋”,简政放权“含金量”十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共取消和下放了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今年,简政放权的力度更是只增不减。
早在年初,中央各部委就开出了2016年的民生改善“清单”:环保部,与2015年相比,2016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5%;教育部,做好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工作,实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比去年再增加1万人;卫计委,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两孩生育不再审批;住建部,进一步推动住房公积金改革,新安排6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发改委,制定实施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扶贫办,组织央企解决1万个贫困村的水电路等问题,组织万家以上民营企业与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工信部,力争2016年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
截至目前,各项改革均在稳步推进,百姓对改革成果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加强,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2016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则印证了这一点。报告显示,中国福祉改善指数得分为97.5,改善程度在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二。中国在民生改善方面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赞许。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显著提高,百姓也将随之获利。
以近期备受关注的“人民币加入SDR”为例,这是综合国力提升的象征,国家的发展必将普惠亿万民众,老百姓真的方便了: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后,民众出国游玩将摆脱换汇的烦恼,人民币走到哪花到哪;海淘一族将告别繁琐的代购程序;投资达人也可以更方便地配置海外资产……
新兴市场GDP增长率对比图。(来源: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新兴市场CPI对比图。(来源: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纵观世界,美国枪击事件频发、欧洲难民危机无解、西亚武装冲突不断等风险都使得当地民众幸福感骤降,更本质的因素,则是全球经济复苏艰难给诸多国家带来了经济的不景气。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新兴市场,中国的GDP增速始终位于最高水平的合理区间,而物价水平一直位于最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也有着同样的优势。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还是非常幸福的,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新兴市场、美欧日GDP与CPI综合对比图。(来源: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历史告诫我们,在重大进程中,不能被一些片面的信息左右自己的判断,我们要拥抱乐观的情绪,保持凝神静气的心态。
“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我们务必要坚定这个信念,充满信心,不能喧声鼎沸、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而是应当做出科学的判断,用战略的眼光布局未来。我们还要做好心理准备,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道路必定艰辛曲折,务必凝聚共识、保持乐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民生发展是凝聚民心的“试金石”
民生无小事,些许总关情。在共建中共享,还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凝聚改革共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协力共进。
谢正发,原是安徽省白际乡供销社职工,下岗后经营一小店。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谢正发在上海体验锦江乐园峡谷漂流时受到启发:白际可以利用天然的优势发展旅游业。
回到白际,在乡政府的支持下,谢正发率先建起旅游网站,随后又办起旅行社、自当导游,乡村旅游接待日益红火。在他的带动下,全乡农家乐如今已发展到42家、网站发展到14家,并与国内800多家户外运动机构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联系。
目前,白际贫困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贫困人口由2005年前的360户1157人减少到2015年的144户26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00元、2016年预计可超万元。
民生的发展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故事里,在好政策的帮扶下,一个点会串成线,线与线又会连成面。在致富路上团结群众,在小康途中凝聚人心,民生发展正发挥着粘合剂作用。
“去年8月底,我在网上提交了创立企业的初审材料,下午便通过初审。9月8日,我10点半到达营业厅、整理材料,11点开始在窗口办理,15分钟后就领到了‘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作为福州一家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李银腾在回忆去年办理营业执照的经历时,仍然显得十分兴奋,“改革真的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试点的基础上,“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今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可以节约企业办事成本,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从生活质量到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拓展着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十八大以来,这些改变为人民所见——
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失业、工伤保险费率连续下降;法律援助对象扩容,并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近8000万企退人员养老金迎来11连涨……越来越多中国老百姓过上了企盼中的“好日子”。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改革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促民生也不是某一部门的事,而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群策群力,协同发展,砥砺前行。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日趋加剧,民生发展也面临着巨大考验,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保民生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期间斩钉截铁地回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他更指出,“行胜于言。中国用实际行动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未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仍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和顽强挑战。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精神和动力,为之劈波斩浪、乘风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了我们正确答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