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发店办了卡,没过多久理发店却关门大吉,老板一走了之,顾客投诉无门。类似情况,市民们恐怕都不陌生。对于美发卡、洗衣卡、购物卡这样的由企业发行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应当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昨天上午,上海市人大举行专题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带领提出相关建议的代表,对“加强商业预付卡管理”方面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督办检查。(9月28日《解放日报》)
在理发店、健身房、游泳馆等办了卡,没多久老板就跑路,消费者投诉无门,追讨无望,利益受损,找谁说理去?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管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政府职能部门不能无视这种情况的存在。上海市人大举行专题座谈会,并对办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无疑是积极的善举。
事实上,在管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上,是有法律法规可循的。2012年9月,商务部就颁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发卡企业要备案,并通过资金存管、保证保险等方式,对单用途发卡企业预收资金进行严格管理。然而,这个管理办法还是有一些漏洞或者说局限性。
首先,它管理的范围不够明确,不够全面,一些行业没有纳入到管理范畴。比如新闻中提到,健身行业和教育培训行业,就没有纳入到监管范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行业。很显然,只有是面向消费者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都应当被纳入到监管范畴。其次,执行报备力度弱,没有惩戒不执行企业。就拿上海为例,全市发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企业仅10万家,而实际备案的企业却还不足1%。如果报备与否取决于发卡商家,谁愿意主动地把自己脖子伸给管理者?最后,处罚力度不强劲。企业违规发放商业预付卡,当然要惩罚,可是,管理办法中的处罚方式是勒令停止发卡行为、吊销营业执照,以及最高3万元罚款,这样的处罚没有太大的威慑力。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一个热点,职能部门不应忽视它对消费者的伤害。那么,我们该如何驯服这匹即将脱缰的烈马呢?毫无疑问,还是要在完善管理法规和相关制度上下功夫。任何发卡企业和个人都应在职能部门的掌控之中,且必须无条件地主动报备,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人,更应当成为监控的重点。再者,设一道违规处罚高压线,对违规不报备者要增加处罚选项,加大处罚力度,使之不敢随意违规。另外,在资金存管、保证保险的数额上不应设上限,而要随着发卡金额的增加而增加,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式。
概而言之,只要职能部门重视,就可以找到良策,完善法规,监管有力,那么,预付卡老板跑路现象将减少,相关纠纷就会降低,消费者权益将得到保障。否则,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还会卡在那里。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