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的话题成为深改组的主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建网微平台为您梳理深改组成立1000天以来中央和各地在生态治理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1000天,深改组生态治理审议了这些文件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1000天以来,共召开了27次会议,审议了162个文件,其中有关生态环境的占12个,涉及环境保护、生态治理、资源节约等内容,以协调生态治理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关系,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年:
【第二次】《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
2015年:
【第十四次】《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
【第十四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第十四次】《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
【第十四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第十九次】《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2016年:
【第二十二次】《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
【第二十五次】《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
【第二十五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次】《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二十七次】《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第二十七次】《关于在部分省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的报告》
从历次会议和审议文件可以看出,深改组逐渐加大对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的关注力度,成立近三年来召开的会议里对涉及生态治理的会议逐年增多,同时更深入具体,涉及地方、建立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
1000天,深改组有这些举措
▲主体责任: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
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对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具有重要意义。要明确督察的重点对象、重点内容、进度安排、组织形式和实施办法。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近期要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重点督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情况。要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生态补偿: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的是保护好绿水青山,让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促进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调动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逐步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基本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重要原则、总体目标,提出改革任务和举措,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就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编制、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绿色发展绩效评价考核等重大改革任务开展试验,重点解决社会关注度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环境问题。
▲垂直管理: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目的是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确保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要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注意协调处理好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和属地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关系,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
1000天,这些方面悄然改变
以习近平为组长的深改组,深刻理解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治污追责 成效明显
2015年是《环境保护法》实施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对33个市(区)开展环境保护综合督查,公开约谈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各地对163个市开展综合督查,对31个市进行约谈、20个市(县)实施区域环评限批、176个问题挂牌督办,不仅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而且把环境保护的责任压力层层落实下去、传递下去。2015年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8000多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000多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600多件。各级环保部门罚款42.5亿元,比2014年增长1/3多。全国共检查企业177万家(次),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9.1万家,责令关停取缔2万家、停产3.4万家、限期改正8.9万家。
遏制西北沙漠化
新疆沙漠化治理成效
中国西北地区是全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最集中的区域,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遏制了土地沙化的趋势,同时也为正在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筑一条“绿色通道”。
近些年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国范围内的荒漠化防治也取得明显成效。来自国家林业局的资料显示,过去5年,全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实现了沙化面积和沙化程度的“双减少”。这其中“贡献”最突出的当属宁夏、甘肃、新疆等西北内陆干旱省区,因为这里分布着全国约80%的沙漠。数据显示,宁夏防沙治沙规划区域已实际完成营造林401万亩治理。
治理京津冀雾霾
北京雾霾对比图
雾霾是漂浮大气中的PM2.5等尺寸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自2012年左右开始,中国北方地区的雾霾现象显现,京津冀地区尤为明显。造成该区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扩散条件不利和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这三个原因。
国家环保部门高度重视治霾问题,机动车限行、企业停限产、工地停工等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各省市也积极配合、启动保障措施,使得雾霾严重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如北京的空气质量持续优良,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期间pm2.5浓度水平创有观测记录以来连续5日浓度最低值,被赞“阅兵蓝”。
打造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福建省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首批选择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作为试验区。意见指出试验区要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地,选择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有效模式,引领带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
试验区定位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资源环境问题的制度模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的制度。实现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
江西省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贵州省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草原歌曲《鸿雁》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清楚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已经在路上。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