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小果子、大产业——洛川农民靠苹果走上致富路

2016年09月28日 13:25:1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字号:    

  “我种了十几年的‘红富士’,现在一年能收入十几万。”56岁的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村民梁海宝说道。类似梁海宝这样的农民在洛川还有千千万万,他们通过种植苹果走上致富之路,将洛川这个革命老区变成了苹果之乡。

  标准化种植,打响洛川苹果品牌

  1947年,洛川县农民李新安从河南带来了200株苹果树苗,种在自家地里。从此,苹果就在洛川乃至陕西安了家。60年后的2007年,洛川县开始在旧县镇洛阳村建立国家级苹果标准示范园,当地的苹果种植业从此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

  梁海宝家在苹果标准园内有7亩地,每年按时从村里领取农药补助款和用于覆盖土地的薄膜。梁海宝说,村里给了自己很大支持,苹果连年丰收,质量也好。“我们这儿每年都有许多从四川和广东来的客商,苹果基本不愁销路。”梁海宝站在地头上,笑逐颜开。

  洛阳村苹果标准示范园共有980亩。2015年,该园亩均产量3000公斤以上,优果率90%,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

  最初,村民对标准化种植是存在抵触情绪的。洛阳村在2012年大胆在陕西省率先推行苹果“二次间伐”,每亩需要砍掉一半已栽培的果树,从原来的28株减少到14株,以彻底解决通风透光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

  “没人理解,我们只能一遍遍地做思想工作。”洛阳村村支书冯建海说。除了劝导村民合理密植,冯建海还和一些农户带头在质疑声中砍掉了自家的果树。最终,标准化种植的村民每亩地的收入比一般村民多了1万余元。“事实证明,种得多不如卖得贵。”梁海宝说。

  通过标准化管理,洛川全县50万亩苹果园全部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材料生产基地认证,苹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效益大幅提高,全县六成以上果农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全县苹果总收入40亿元,延安·洛川苹果的品牌名扬海内外。

  网店卖苹果,村民搭上“村淘”快车

  “做电商后,从闲到忙,最缺的就是时间,时间就是订单和金钱。”洛川县石头镇的陈飞龙说。2015年,退伍军人陈飞龙正式踏足农村电商平台,在“双11”前一天上线了自己的网店卖苹果。到年底,陈飞龙的网店销售额就已接近60万元,纯利润10万元。

  住在洛川县交口河镇的李敏翠则立志“微商”事业。去年9月,李敏翠成立“豌豆之家”微信助农联盟,成立微店71家,销售以苹果为主的土特产。2015年,她的微店销售额达58万元,其中苹果销售额45万元。

  2014年以来,洛川县开始在全县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互联网+”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全县干部群众心中。目前,洛川县已完成电商人才培训2901人,孵化相关企业45家。去年,洛川县被商务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在发展农村电商过程中,洛川县还特别重视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进行帮扶。交口河镇村民屈万平患先天性脆骨症,县里通过“微营销”精准扶贫和残疾人电商培训计划,让他也搭上了“农村淘宝”的快车。2015年,屈万平通过淘宝、微信平台销售苹果、小米等农特产品,年营业额达50万元。

  截至目前,洛川县有2220多万斤苹果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的。县政府计划到2017年实现电商企业苹果销售占销售总额的10%以上,初步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表示,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是群众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为此,洛川县投入了巨大资金完善苹果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苹果关联产业链,还在2011年兴建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只有最终让农民的收入不断提升,才有广大农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说。(胡程远)

[责任编辑:卢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