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红军长征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80年后,“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记者团来到长征途经地四川,在群山环绕间聆听红色故事,在红色遗迹前感悟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路,是脚下的路,更是心灵的路。中国网信网与参加此次走转改活动的记者们深度交流,记录他们难忘的瞬间、深切的思考和心灵的蜕变,讲述记者们自己的“长征”故事。
半个馍馍的情谊
此次采访所到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中国西藏网记者赵钊遇到高原反应,她忍着剧烈头痛,吸着罐装氧气坚持采访,熬夜写稿。她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某天采访结束时,带队同志拿给她半块馒头,并嘱咐她吃一些预防呕吐,她吃了几口,剩下的揣在兜里舍不得丢掉,赵钊说,这是“半个馍馍的情谊”。
赵钊告诉记者,她对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上的一段话深有感触:每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在她看来,记者们遇到困难坚持不放弃,采访队伍的团结互助,就是对长征精神的真实传承。
中国西藏网记者赵钊参观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纪念馆。(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主动请缨的坚决
新华网记者汪亚是第一次参加走转改活动,这也是她主动提出的申请。即便临行前被告知要到高海拔地区,她也没想过退缩。她期待实地探访长征遗迹,她希望亲眼见证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汪亚告诉记者,她平时很少有机会到农村,通过5天的采访和观察,她对精准扶贫的不同模式进行了深刻思考,她认为,“精准”的重点在于因地制宜,而调动贫困人口的脱贫积极性也尤为重要。
在红军长征纪念馆,汪亚站在一尊名为《藏族妈妈》的雕塑前几欲落泪,这尊雕塑讲述了一位藏族妈妈搭救一名红军战士的故事,战士醒后,她把自己孩子仅有的一双鞋送给了红军。汪亚说:“我们需要接受苦难教育,多去贫困的地方走走,多听听革命故事,这种经历帮助我们磨练意志,铸就心灵。”
新华网记者汪亚在在小金县采访。(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收获充实的快乐
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宋静思非常认真,在每一个参观地点,面对每一个采访,他都细心观察,认真参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他觉得自己收获颇丰。
让宋静思印象最深的,是阿坝州小金县冒水村的村主任陈望慧带领村民种植玫瑰走上致富路的故事,陈望慧自己到全国各地去考察,不断论证玫瑰的种植技术,这种科学周密、敢闯敢拼的干劲儿,正契合了宋静思内心对于长征精神的理解:即便前路未知,也要执着向前。当天在小金县的采访一结束,宋静思就开始构思写稿,熬夜至凌晨完成了近3000字的文章《一人富了不算富,雪山下的“玫瑰”别样红》。
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宋静思在红星村采访。(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新闻现场的坚守
网易编辑许梦娜在这次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做直播。在田间地头,在采访现场,只要手机有信号,许梦娜的直播随时都能开始。一个手机,一个自拍杆,一副耳机,就是她的全部装备。许梦娜表示:“虽然手机直播的画面并不精良,但直播最重要的就是现场感,无论如何都不能输掉气势。红军当年多次身处险境,物质匮乏,却也斗志不减。”
观看直播的群体以年轻网友为主,所以许梦娜很重视跟网友的互动,尽量满足网友的多元化需求。每期直播的标题更是成为点睛之笔:《徒步翻越夹金山 小编为你捕捉今秋第一场雪》《美女小编勇闯土司官寨 要当压寨夫人?》,语言生动有趣。
网易编辑许梦娜在红星村肉鸭养殖基地做直播。(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寻求力量的朝圣
中国军网记者高飞说:“在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来到革命老区,重温长征历史,就像一次朝圣。”他认为,历史的记忆除了靠文字、展馆、口述等方式外,更重要的还是靠想象,当我们真的置身雪山草地,体会红军当年与自然斗、与敌人斗的艰辛历程,就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高飞看来,朝圣的意义在于让长征精神照应现实,从而寻求前进的力量。如果当一个代名词来讲,“长征”就是每个人树立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奋进的过程。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迷失感,重走长征路让我们找到新的目标、新的力量。高飞说:“长征精神的实质就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如今的脱贫攻坚也是一样,每个人的梦实现了,中国梦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中国网信网 郭子涵)
中国军网记者高飞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