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网媒记者!

2016年09月21日 20:11:55  来源:中国网信网
字号: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四川站的采访活动圆满结束。50余名网络媒体记者一起翻雪山过草地,一起抗高反拼手速。你只见多篇优质稿件被全网转载,却不知他们争分夺秒、彻夜撰稿的专注;你只见他们语言轻松接地气,却不知他们深入群众、俯身倾听的谦卑。长征路上的网媒记者,原来是这样的!

   一种跋涉,不畏前路

   读懂历史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就是到历史发生过的地方。红军长征途经的地区,大多山高路险,气候条件恶劣。5天,1500多公里,记者们跨越两市一州七个县,目睹大渡河的激流险滩、亲历夹金山的高寒缺氧、置身日干乔沼泽的贫瘠荒芜。行走在红色大地,长征精神更加生动可感,前路艰险,但绝不掉队!

【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网媒记者!

  记者团来到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山顶。

【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网媒记者!

  记者团来到位于日干乔沼泽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一种专注,不差分毫

   在灼热的烈日下,在泥泞的空地上,在狭窄的过道间,记者们目光专注,笔尖飞驰,是这一路最常看到的场景。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是记者团中公认的写稿“快手”,她的稿件大多在车上完成,当天行程结束前,稿件就已经发布了。在她看来,记者肩上的责任重大,追求速度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内容的准确度,她告诉记者,采访中获得的每一个细节信息她都会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才使用。

【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网媒记者!

  在芦山县白伙村,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蹲在花坛边上迅速整理采访笔记。(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网媒记者!

  在川主寺镇传子沟村唐卡画院,中国网记者曹建一边录音,一边记笔记。(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一种敬业,不辞辛苦

   截至9月18日,此次活动的原创稿件达200余篇。记者们的专业和敬业,体现在笔端,也体现在高质量的摄影作品上。为了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记者们坐在地上,趴在草丛中,趟在台阶上,用成百上千张照片记录着革命老区的故事与生机。好的照片,会自己讲故事,而照片背后的记者们,就是写故事的人。

【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网媒记者!

  在红军第三十军指挥部旧址附近,记者们拍摄红军树。(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网媒记者!

  在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中青在线记者李昊拍摄一座雕塑。(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一种亲切,不问来由

   “走转改“的意义在于,让记者们走出办公室,贴近老百姓。此次活动中,记者们访乡情,听心声,唠家常,一路关注并记录着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路子、新进展。只有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我们的作品才能真正“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文字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朴实的语言也从不缺少力量。(中国网信网 郭子涵)

【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网媒记者!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央广网记者杨莉莉看到村口坐着的老人,便上前与老人聊天,老人家里的收入状况,村里种的地,都是杨莉莉关心的问题。(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网媒记者!

  在红军第三十军指挥部旧址附近,人民网记者朱虹听村里一位老人讲述关于他关于红军树的记忆。(中国网信网郭子涵 摄)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