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武汉用“互联网+”建设治理超大城市

2016年09月19日 10:17:24  来源:武汉文明网
字号:    

  过去,武汉市民出门习惯抬头看天;现在,人们喜欢低头看手机——武汉交通数据每2分钟便刷新一次,准确率达95%,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我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在信息治理基础上,改善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破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集聚等难题,已初步建成“云端上的城市”,市民在网上可享受超过800项公共服务。

  一份“互联网+”权威报告显示,去年武汉在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化方面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

  18日,网络安全博览会在武汉举行,图为智慧城市·云端武汉展示的公益WIFI平台 记者任勇 摄

  1000个免费WIFI覆盖主要公共场所

  云端打通41个政务部门

  2010年,武汉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建设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经过6年多的建设,如今,市民和企业逐渐开始享受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

  在机场、火车站、医院、商场、旅游景区等主要公共区域,武汉市民可以随时通过“iWuhan-Free”免费WIFI高速上网,带宽不低于20M,覆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目前,武汉光纤到户覆盖400万户,城区80%以上带宽达到100兆。

  目前,武汉已推出“云端武汉·政务”应用,市民可在线查询公积金余额、公安户政信息,还可一键支付水电、宽带、话费、ETC、武汉通等费用,预约挂号、买药也能线上进行。包括人社、工商、公安等41个部门近800项服务,正在打破“数字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政府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市民办证不用再反复跑腿,也告别了“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

  在“云端武汉·企业”网站上,企业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线办理各项业务,还可获得桌面IT支持、在线办公、企业邮箱等应用服务。甚至科技型企业想获得融资,投资人想了解企业信用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进行。

  武汉正谋划发行首批“市民卡”,该卡以社保卡为基础,集成了“小额支付+公共交通+全市172项政务和公共服务”,把医疗卡、工会卡、老年卡、旅游卡、公交卡、公积金卡等功能集中在一起,相当于“把一堆零散的钥匙,换成了一把多用钥匙”。

  瞄准5G时代

  紧抓城市提档升级机遇期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进行颠覆性变革,这一场社会变革带来了产业更新换代、城市提档升级的大好机遇,武汉正牢牢抓住这一机会。

  以应用促产业,“十二五”末期,武汉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城市行列。

  在光通信方面,武汉光纤光缆产能全球第一,光电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在集成电路方面,武汉建有中部首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是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基地之一……

  此外,在移动通信、新型显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等新业态新产业等方面,武汉也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

  武汉已经建成国内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服务、智慧决策”。

  8月,武汉与中金、华为公司签约,建设武汉超算(数据)中心,初期将达到1000万亿次/秒、10P存储的服务能力,为武汉城市治理充当“超级大脑”,并形成数据“洼地”和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武汉还将促进“云端武汉”平台与大数据产业和量子通信、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VR/AR)等新业态新产业深度融合,推进4.5G移动网络建设,争取5G商用试点。

  下一步,武汉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领域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到2018年,实现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发现和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搭建全国第一个智慧湖泊管理平台

  用大数据为每部电梯预估风险

  为缓解交通拥堵,去年,武汉建成了“易行江城”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了行车停车诱导、车驾管服务等40多项功能。一方面,交管指挥中心对城市拥堵实时调度,民警及时就近处置,最大限度缩短拥堵时间。另一方面,市民可通过手机APP和道路行车诱导屏,了解实时路况,合理计划行车路线,既避开堵点,又减少堵源,共治共享。

  作为“百湖之市”,为保护“城市的眼睛”,武汉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遥感影像等多领域新技术,搭建了全国第一个智慧湖泊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对全市166个湖泊的形态、生态进行全面管理和保护。市民可以掌上赏湖,一览3D实景,一旦发现涉湖违法行为,也可实时举报,与政府部门携手护湖。

  武汉处于大建设时期,工地众多。武汉运用PM10、PM2.5的源解析成果,建立智慧工地系统,对全市342个重点工地的粉尘、温湿度实时监测,一旦超过国家标准值,系统就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可远程掌握超标工地,及时调度处理。

  武汉采用北斗定位技术,对全市3624辆渣土车全部安装智能监控设施,实现重量、高度、密闭、车速、线路、车净“六控制”,有效改变了渣土运输沿路抛洒现象。2015年,尽管全市工地增多、渣土运输量增大,但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8%、14.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了10天。

  武汉还在全国首创为每部电梯建立“健康档案”,运用大数据分析对电梯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诊断,实现风险预警,将电梯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理论上涵盖了现代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但现实中难以面面俱到。”市网信办负责人表示,武汉选择从企业、市民最切身的“痛点”出发,由易到难,提高市民“获得感”和“参与感”。

  智慧城市,武汉在路上。

  未来,武汉将围绕“让城市越来越智慧”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惠民、兴业、善政三个方面发力,努力建设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安全可控的智慧城市,为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智力”支撑。(长江日报 记者康鹏 胡雪璇 李佳 通讯员鲍睿 王枫)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