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然而全球经济治理仍存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发言权过低的缺陷。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邀请历史上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会,同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和小岛国等广泛对话,传递出明确的信号: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中国办会的独特视角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主张,展现了中国谋求共同发展的决心,也得到世界各国的响应。
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
“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习近平主席在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上表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杭州峰会一大亮点是中国邀请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实现全球70亿人‘一个也不落下’,不管社会经济状况和种族背景如何,邀请更多发展中国家参会正是对这一目标的践行。”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的文章认为,中方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今年的G20峰会奠定了基调。今年G20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就支持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开展合作,具有开 创性意义。
“社会不平等问题首次在全球20个最大经济体的会议上占据重要位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题为《G20向不平等宣战》的文章认为,在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和美国人质疑精英以及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同时,“减少不平等”等关键词被写入G20杭州峰会的最后文件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峰会闭幕后说,这次峰会的讨论表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保障的联系非常重要。
埃及总商会进口业务分会主席艾哈迈德·希赫告诉本报记者,关注发展问题其实是从更长远角度考虑世界经济的增长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国际经济事务平等协商、平等决策,不仅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南非国际问题评论员香农·易卜拉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呼吁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以保证各国在公平规则下开展合作,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这些无疑都有利于促进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杭州峰会赋予二十国集团更广阔视野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经济治理重点,反映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现实,体现的是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理念。
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认为,随着全球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想要“独自发展”几乎不可能。这就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包容的一个重点便是强调全球共享发展成果,在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泥沼时,保证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掉队。中国主张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将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的努力下,G20杭州峰会把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带入国际经济的核心地带,并确立具体目标,促进各方为落实重要的全球性协议采取实际行动。土耳其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政治分析师费里德·伊南认为,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最特别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G20内外发达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呼声和利益。在这个意义上,G20超越了包括七国集团(G7)在内的其他全球经济治理平台所具有的视野。伊南称,凭借这一公报,G20首次承担起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治理角色。公报阐述了新的制度性愿景和“开放”与“包容”的制度性价值观,以便促进新的增长动力,并聚合了世界经济中多元化的利益。G20杭州峰会容纳不同声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的领导能力。
非洲国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贫穷、饥饿和不平等,而这里又是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南非人文科学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加亚·乔西认为,杭州峰会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也是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困局的关键。他表示,峰会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制定了创业行动计划,并决定在粮食安全、包容性商业等领域深化合作,这些行动计划非常关键。“我们看到中国在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非洲支持,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许多人有了工作,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包容型经济。”
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包容发展
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件。中国领导人没有让“包容”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系列重点项目和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在同步推进。中国倡导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开始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国际法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认为,中国一直秉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同时也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更具包容性。与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不同,中国主张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有效参与空间,让所有国家平等对话、分担责任,共同谋求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古谢夫告诉本报记者,挑战面前,只有合作才能找到出路。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被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发展潜力不能充分得到展现,难以拓展贸易和投资空间。如果能在多边平台下获得更多资金和技术帮助,这些国家的发展将给其他寻求开拓发展空间的国家带来新的机遇。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李山泉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点赞,认为这将发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辐射效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开放,并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提高能源可及性、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青年创业等方式,让各国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消除贫困和饥饿,推动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也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英国卡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菲力普认为,只有世界各国形成合力,才能夯实共赢的基础,为更多人带来福祉。
埃及制定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全面规划,将加大吸引投资力度,鼓励私营企业更多地参与由政府规划并组织实施的经济建设项目,鼓励小微企业发展。艾哈迈德·希赫说,埃及希望通过“2030愿景”对接“一带一路”,推动双方在能源与工业、投资、科研与技术、文化等各领域合作,以提振国内经济增长,实现社会繁荣与昌盛。
“有和平、合作,然后才能有发展。”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沙田泰表示,命运共同体对亚洲而言就是共享繁荣。中国在杭州峰会上提出共赢的方法,能够促进和平、促进合作、实现发展,而这正是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