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市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依托两江新区核心区和重庆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重庆的产业优势、体制优势和开放优势,建成创新驱动引领区、军民融合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内陆开放先导区。
国务院的这一批复无疑为我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部创新中心增添了强劲动力,也是对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肯定。
重视创新就是重视未来,投资创新就是投资未来。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结合自身实际,整合资源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推进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创新驱动发展绘制“路线图”
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为重庆未来几年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绘制了“路线图”。
《行动计划》不仅是对中央8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也紧密结合了重庆的实际,具有重庆特色,包括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营造全面开放的创新环境,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投融资体制机制。
“这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创新,而是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后,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今年初,我市又出台《重庆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方案》,将创新驱动发展“路线图”更加具体化,强调要在创新突破、创业培育、基地建设、人才改革、投融资等领域抓出成效,进一步明确具体要做什么。
大刀阔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有动力来源。为了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创新的障碍,我市大刀阔斧进行了各项改革,包括科研项目管理改革、科技平台管理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改革、个人股权激励和成果评价改革等。
比如,在科研项目管理改革方面,项目选择聚焦经济社会重大创新需求,为了引导创新主体增加科研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市场类科研项目采用“后补助”方式支持。
成果评价突出效益优先和成果应用价值,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释放科技红利。我市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按不低于50%的比例奖励给科研人员(团队),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推进开放式创新增强创新优势
创新资源不够多、不够强是重庆创新的短板,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实力是重庆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首要任务。
为此,我市正在通过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研发等方式,积极引入和运用外部创新资源,促进内外部创新要素和资源的互动、整合、协同,推进开放式创新,不断增强创新优势。
比如,依托长安集团、重庆大学等国家级研发创新中心,推动整合行业研发创新资源协同创新,构建自主品牌汽车国内研发创新中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推动在液晶面板、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组建行业领先的研发创新中心;引导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来渝建立分支机构、搭建创新平台或构建创新网络,支持通过项目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引导专业团队和科研成果在渝落地。
“通过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推进开放协同创新,重庆在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中将逐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市科委相关负责人称。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