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战略
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向地球深部进军,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战略,争取2030年成为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领跑者”。
“咱们国家领土之下3到10公里的资源,咱们只要取2%,就可以供咱们用5000多年。”在昨天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上,原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地调局深地探测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树文一席话,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中国领土广阔,地大物博”。
未来5年中,我国将分批在京、津、沪、渝、穗、宁、汉等特大城市、30余省会城市和282个地级城市梯次开展地下空间三维调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全国含水层探测等示范,科学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和利用前景。
地下空间利用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新加坡、日本等地下空间利用到了200米,而我国总体上不足50米。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城市还有至少150米的地下空间可以利用。
“很多国家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多元化的,生活与文化、交通与通信、生态景观等等都可以下移,这样能更充分利用地上和近地表空间。”董树文说。
根据规划,我国深地探测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深至2000米的矿产资源开采、3000米的矿产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储备一批5000米以深的资源勘查前沿技术,显著提升6500至10000米深的油气勘查技术能力。同时,深层油气勘查深度达到10000米;开辟地热新能源、为形成非碳能源占比2%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董树文打了个简单的比方——到了地下6公里到10公里,地下的热度将达到200到300摄氏度。
“这样的温度可以把水汽化以后进行发电。严格来说,这个能量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董树文说。
这个能量有多大呢?2%的能量,能用5000年。董树文表示,向深部要资源能源,提高资源储备、缓解资源能源紧缺,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