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李鹏
2016年G20杭州峰会主题是“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创新发展是位居中国“十三五”期间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驱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最强大动力来源。中国正在用创新发展事实向世界证明,彻底摆脱全球经济低迷增长的困境,各国都应当致力于创新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得益于大量刺激性货币政策,G20国家在救助经济危机,防止经济崩溃等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直至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支撑力,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分化更趋明显。而造成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经济创新发展的质量、进程存在较大分化和差距。
从发达经济体看,经济恢复表现较好的美国与德国,均受益于经济创新发展的推动。美国经济近两年达到了2.5%左右的较高增长率,推动经济复苏的最大动力来源是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创新引领经济结构转换调整,吸引金融市场大量投资,随即拉动就业、收入和消费提高。德国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实现了1.4%和1.7%的经济增长率,领先于整个欧元区,是名副其实的欧盟经济火车头,主要原因在于德国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早在2010年德国政府就发布《思想·创新·增长———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提出“工业4.0”发展战略,通过信息技术和物理世界的创新性结合,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保持德国工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反观之,日本、法国经济,受制于国内原有财税、社会制度和政策约束,全球创新性产品技术发展滞后于美国、德国、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恢复一直徘徊在零左右的衰退边缘。英国经济较早转向以金融、商业、教育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为保持全球金融业中心地位,英国突破原有金融格局,积极创新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产品,大力拓展与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金融业务范围,有力地巩固了原有国际地位。
从新兴国家看,2010年以来,印度和中国着力布局21世纪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沿着创新性经济方向稳步发展。印度莫迪新政府成立后,将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从服务业转向制造业,以其较高水平的信息产业为基础,不断向制造业延伸,提出“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将经济改革聚焦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发展和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等三大重点领域,其效果较为显著,2014年和2015年均实现了7.3%的经济增长率,在G20国家中处于最快位置。中国以强大制造业为基础,着力于信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引领,推动以“制造2025”为核心的创新经济发展,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实现了7.3%和6.9%的较高增长率。
新兴国家中的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等G20大国,其经济结构长期以原料工业为主,受制于基础性工业发展滞后影响,装备制造业等国计民生重点产业发展缓慢,在新一轮全球信息化浪潮和工业革命到来之时,由于缺乏促进工业与信息化结合发展、融合推进的技术、装备、人才和研发体系,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整体性滞后于美国、德国、中国、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在世界大宗原料经济黄金周期结束后,受全球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原材料产能过剩和需求增长下降等因素制约,这些国家普通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失速,跌入衰退周期。2014年和2015年,巴西和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分别只有0.6%、0.5%和-3.7%、-3.8%,沙特的增长率也从5%下滑至2%。
目前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遇到较多困难,但互联网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等新经济业态15%~20%高速蓬勃发展的事实,以及中国首度跻身全球创新经济体前25强(联合国下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英士国际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年度报告),充分证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本次杭州G20峰会确立以“创新”等为首的发展主题,反映出创新发展对于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通过承办峰会,中国可以借鉴和学习G20成员国创新发展方面,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经验,同时对加快构建全球经济稳定复苏的新动能创造了深化国际合作的良好机遇。
[责任编辑: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