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寻访通道县:长征精神薪火传,侗乡儿女奔小康

2016年08月31日 17:35:05  来源:中青在线
字号:    

   “当年红军长征途径通道县,我的父亲给他们带路,走了三天三晚,才到达贵州。当时,父亲还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说起红军当年来到通道县的情景,通道县县溪镇芋头村的村民杨正义还记忆犹新。这座坐落于湖南西南边陲的县城,因为一个“通道转兵”的故事,从此与红军长征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 图/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仵楠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途经通道县,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在恭城书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上做出了“转兵西进贵州”的伟大决定,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转折点。如今,80年过去,当地经历了那段历史的老人多到了耄耋之年。站在崭新的历史节点,通道县的一代代正传承着“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于担当”的长征精神,走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

   讲述历史,传承通道转兵精神

  通道会议纪念馆馆长郑湘在接受媒体采访 图/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仵楠

   说起红军长征路上的著名会议,在中央红军前进道路上起到重要转折作用的通道会议便是其中之一,但它却时常被年轻人忽略。“在贵州黎平会议召开之前,通道会议是对外高度保密的”,通道转兵纪念馆馆长、恭城书院负责人郑湘告诉记者,这一会议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直到70年代才被挖掘出来,历史教科书上也鲜有出现。

   为了进一步弘扬通道会议“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于担当”的十六字精神,近几年,恭城书院连同通道会议纪念馆面向社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从“讲解历史+红军故事”、“参观展览+游客互动”以及“热情接待+打造品牌”等几个角度,通过历史还原和参观互动,让红军在通道的故事和精神得以代代延续,生生不息。

   “恭城书院已实现365日,天天对外免费开放”,郑湘告诉记者,2015年,该景区游客量达到40.9万,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接待了30多万的游客,其中包含着不下5万人的青少年学生群体。如今,他们已和全国70多个教育单位共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益的年轻群体还将不断壮大。

   精准识贫,带动全县儿女奔小康

   通道县是红色的圣土,同时也是侗族人民的聚居地。“以前,侗族的老百姓经济意识并不强,许多年轻人都离家去外地务工,留下老一辈生活在侗寨”,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告诉记者,随着精准识贫、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广,近几年,在发扬长征精神的同时,通道县立足注重科学合理方式,定位区域协调,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统领各类行业资源的产业发展机制,通过实现‘侗寨景点化’等措施带动居民脱贫致富,带动全县人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现在,越来越多曾经从寨子里搬出去的年轻人愿意回到侗寨创业,很多就在居住的侗寨开展农家乐,接待八方宾客,每家收入能够达到2000-3000元,人均收入提升了1800多元。

   除了旅游业,通道县还注意增强本地产品供给能力,在全县扶持推广米酒、侗锦等农业、文化工艺产品,并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借用电商平台积极推广,切实实现了增产增收,进一步提高了百姓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侗锦到侗戏,侗家文化世代传

   “我们侗族人穿不离锦,戴不离银,侗锦被誉为‘穿在身上的侗族史诗’。”30日下午,记者来到通道县城,皇都侗文化村村支书夫人吴焕英正给大家展示着身上绣好的侗锦图案。据悉,侗锦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集独特的纺织工艺,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图案,以及亮丽和谐的色彩于一身,成为我国著名织锦之一,并在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这一技艺却一度濒临失传。皇都侗文化村村支书欧俊楼告诉记者,90年代以来,老一辈侗锦传承者不断衰老,愿意承习此项技艺的年轻一辈数量有减无增,当地便在1995年成立了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等以传承侗锦技艺为己任的企业组织,通过开办侗锦传习所,让老一辈手艺人对年轻人实行“帮、传、带”,让这项技艺后继有人,目前公司的织娘已有近30人。今年69岁的石培云自12岁便开始从父母处学习织锦,如今她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工作坊,始终坚持用双手一针一线缝制侗锦。

  侗锦非遗传承人石培云和呀啰耶侗锦公司总经理欧瑞凡正在为记者展示侗锦 图/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仵楠

   “每一件侗锦需要用斜架式的织机进行编织、以经线作底、纬线起花,通经通纬织造,经轧棉、纺纱、染纱等十多道工序,工艺极为复杂,而且都是手工操作”,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瑞凡对记者讲解道,根据织线色彩的不同,侗锦分为彩锦和素锦两类,一条一米多的彩锦就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工艺的复杂精致让成品价格不菲,市面上一条侗锦材质的围巾售价约600元左右。这项手艺不断受到重视,也位村民带去了翻番的收入。

  侗族少女正在演唱侗族欢迎曲《侗乡情》 图/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仵楠

   除了侗锦,侗族大歌也是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另一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皇都侗文化村有一支35人组成的歌舞艺术团,自2013年起每日给游客带来两场富有侗族特色的演出,日均游客接待量可以维持在600人左右,高峰时甚至能达上千人。据村支书欧俊楼称,该团成员多是本地村民,演出能够为他们带来约3000元左右的收入。如今在这片红色的圣土上,热情的侗乡儿女正不断从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用勤劳的双手不断缔造着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卢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