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锦”和“彩锦”。
欧瑞凡(左二)向采访团记者介绍侗锦。记者 龙腾 摄
侗锦是侗族人民的传统手工工艺品,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侗锦的重要产地。2008年,侗锦以其极高的艺术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侗乡大山里的一张闪亮名片。
侗族的古歌《远祖歌》唱道:“鱼骨做梭织花绵,骨针用来缝衣裙。”据考证,侗锦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侗族妇女以织锦为载体,展示着她们聪明的才智和精湛的编织技巧,并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侗族的古老文明。
几年前,土生土长的湖南通道县侗族阿妹欧瑞凡,放弃了在县文化局的工作,全心全意倾注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的保护和传承,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侗锦发展历史,感受其文化内涵。
传统的侗锦有“素锦”和“彩锦”之分。用黑自棉线织成的称为“素锦”。用黑白线和彩线交织成花工艺编织的称为“彩锦”。工艺极为复杂,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绞经、排经、织锦等十多道工序,而且都是手工操作。
2009年,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了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欧瑞凡担任总经理,踏上了侗锦织艺的传承之路。“传承最好方式就是生产性保护。”为此,她开办了侗锦传习所,邀请老一辈织锦大师来培养年轻一代的织锦人。
据欧瑞凡介绍,目前该公司有300多人从事侗锦生产,并先后研发出百余种床上用品、披肩、围巾、夏装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及韩国、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年销售总额近2000万元。养在大山深处的侗锦也成为通道与世界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
与此同时,古老的侗锦也焕发出新鲜的经济活力,成为侗族人民脱贫致富的法宝。据欧瑞凡介绍,在该公司从事侗锦生产的织锦女工平均一年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以前织锦是自给自足,现在就可以拿去卖钱了。”
据了解,侗锦产业已被当地政府纳入侗乡村民脱贫致富的发展大计,借助侗锦这张闪亮的名片来编织产业致富蓝图,从而实现村民通过手艺脱贫致富的美梦。(特派记者 龙腾)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