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红星精神依然璀璨 中国开启新的长征——走访美国埃德加·斯诺基金会

2016年08月20日 12:05:02  来源:新华社
字号:    

  “埃德加·斯诺是一个富有探险精神的人,正是这种探险精神,让他年纪轻轻就开始了探寻世界之旅,并于1928年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一待就是1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教授、《斯诺1928年至1941年亚洲经历》一书作者法恩斯沃思在学校米勒·尼科尔斯图书馆三楼的埃德加·斯诺阅览室里对新华社记者说。

  这个面积约3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收藏了与斯诺相关的著作614本、档案718份、图片资料173份、录音49盘、电影胶片1200英尺合计1600段,内容涵盖了斯诺的家庭、求学、旅行、交往、个人传记及晚年生涯。在这里,可以“看到”斯诺的一生。

  埃德加·斯诺,美国作家和记者,190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在这里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来到中国后,斯诺游历了许多地方,为一些报刊撰写介绍中国的文章。

  游历中,斯诺看到的中国正经历内忧外患,当局腐败横行,民众生活困苦。这时,斯诺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陕甘宁边区。

  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访问了陕甘宁边区,与毛泽东、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促膝长谈,走访红军战士,收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斯诺发现,虽然这里生活环境艰苦,物质匮乏,但是官兵百姓团结一致,开荒耕田织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民生活充实。斯诺从红军战士对革命的热情中,从当地百姓对共产党的拥护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从1928年踏上中国土地到1941年离开,斯诺两次前往陕北,见证并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向全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增进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1937年,斯诺在北京完成了30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由英国戈兰茨公司出版。该书当年在英国销量就超过了10万本,迄今从未停止印刷出版。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称斯诺是“现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医学院创始人戴蒙德的岳父是斯诺好友。斯诺去世后,戴蒙德夫妇设立了斯诺基金会,隶属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

  现任斯诺基金会主席南希·希尔向记者介绍了斯诺基金会的工作目标:纪念埃德加·斯诺,保存斯诺遗产,收集斯诺的学术文章和报道。

  而基金会另一个重要作用则是致力于促进美国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中国人民介绍给美国人民,将美国人民介绍给中国人民,这也是斯诺一生的目标。”希尔说,为了这个目标,斯诺基金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斯诺研讨会,轮流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和北京举办。第17届斯诺研讨会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

  同斯诺时代的中国相比,当代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尔看到了这些变化,“在陕西,我想寻找斯诺在书中描绘的风景,但是却没有找到,那里现在到处都是树,过去贫穷的中国现在已经富足了。”

  中国已从斯诺时期的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斯图尔特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称中国经济为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光芒难以遮挡。

  但是,图尔克也认为,中国现在政治、经济、外交都处于转折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丝毫不亚于当年红军长征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中国正在开始一次新的“长征”。

  图尔克说:“中国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在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中国复兴梦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层面,中共领导层在努力推进依法治国,打击腐败,增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新的‘长征’需要遵循与第一次长征相同的原则,即爱国主义,强有力的领导、勇敢、不屈不挠、献身精神、合作精神、魄力和牺牲精神,”图尔克说。

  斯诺一生心系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即便是在受到迫害不得不客居欧洲,他依然给在美国的朋友写信,鼓励他们到中国去。

  “斯诺用他的报道和著作告诉美国人民,中华民族是自豪、聪明、高效的民族,”希尔说,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有相似的特点:勤奋,吃苦耐劳,热爱艺术和音乐,“我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大于分歧”。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影响了很多中国人,也为很多美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打开了一扇窗。(徐静 何险峰)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