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上半年录得6.7%的增速,呈阶段性企稳态势。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也引来不少议论,有的声音纠结于增速是快了还是慢了,有的声音纠结于“L”形走势“横”有多长。实际上,对于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不同的利益体角度不同,必然是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也有之,大可不必局限于阶段性数据本身,不妨“开阖之间观大势”,看经济发展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在合理区间,是否符合经济规律,是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观察经济形势,既要看压力,还要看活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任务,我们主动作为,不再唯GDP,下定决心调结构、转方式。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潜力和活力是巨大的。我国尚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中期,中西部地区极富市场潜力。同时,高耗能投资增速回落,投资结构更趋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双创”点燃了亿万人的梦想,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创意激发出持续发力的动能。
观察经济形势,既要看速度,更要看民生。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了,但关乎民生的指标却很有“温度”。就业稳是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7%,前5个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也保持在5.1%左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工收入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观察经济形势,既要看国内,还要看国外。在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中,今年美日欧经济增长率仅分别为1.9%、0.5%、1.6%,均低于年初预计。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春季年会上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将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调高了0.2个百分点至6.5%。应该说,一个增长稳定、结构优化、民生托底的中国经济对全球意义重大。
只有在国际视野下审视中国,用辩证方法来审视形势,我们才会得出客观的判断,正确看待困难和挑战,增强信心和定力。中国经济“上半场”的成绩为完成全年经济任务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底气。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越是面对风险和挑战,越考验智慧与定力。看清大势,坚定目标,埋头苦干,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萃华)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