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我国,不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一支重要力量,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生深受鼓舞。大家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意义深刻,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方法路径。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失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正确运用。”年逾90岁的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读罢讲话,深深感到: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要培养和锻造一批既真懂真信又善于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长期奋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战线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尽管在教材、教师、教法、教研、教点这“五教”方面成绩斐然,但顾海良坦言,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必须按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要求加以克服。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深表认同。“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如何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建宁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关注现实、着眼于解决问题。当前一些问题看起来很热闹,但对国家发展没有什么作用,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和批判精神格格不入。要着力克服选题的边缘化、话语的西方化、研究的经院化、内容的小众化。不能脱离人民搞学问。”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建议,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走向世界,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大中国智慧。
“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表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他强调,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做到自己真懂真信,还要以身示范,做到“自信人信”。
“要让课程焕发时代气息,认真聆听时代的声音。”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纪亚光表示,“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过去。要在阐释时代变迁和服务社会发展中寻求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滋养当代青年。”
伴着学生自编自演的微电影《幸福阳光》片尾曲响起,河北大学思政课教师柴素芳和她的“微电影教学法”创新团队收获了全场掌声。“今后我一定会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动化、生活化、具体化,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有底气、更有活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朱磊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要求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中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永无止境。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喜平表示,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通向真理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