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专家赵柏惠带领团队进行手术。 叶晓岚供图 摄
“希望之光”团队在岱山县开展讲座培训。 叶晓岚供图 摄
中新网杭州5月17日电(王逸飞)“省里专家给我做了子宫肌瘤微创手术,现在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原来家里人非常担心,打算去外地治病。”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说起自己的治病过程,居民黄明娜都会强调,“现在县城里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踏实了”。
在这个拥有超18万人口的小城,因为医疗卫生水平滞后,“家门口看病”放在以往并不是病患们的第一选择。而两年前,浙江省“希望之光”卫生专家团队的下沉“支援”,让这一局面有了改观。
“过去,老百姓看病选择去外面的概率很大,但是自从省妇保的医生来了之后,越来越多人留在了家门口治病。这是近两年来最明显的改观。”在岱山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叶晓岚望着医院里的人来人往,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这样的变化不止发生在岱山。2014年,针对山区、海岛、边远地区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人才缺乏的迫切问题,浙江省启动“希望之光”专家团队服务计划,选派一批教育、卫生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到山区、海岛、边远地区对口支援服务工作。除岱山县外,浙江省泰顺县、开化县、天台县、庆元县也成为该计划卫生领域首批受援地。
如今,以“提高受援地急需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水平,为山区、海岛、边远地区培养急需的好医生,促进这些地区改善民生”为总要求、兼具“输血”与“造血”目的的“希望之光”专家团队服务计划,已经迈过两年节点。而审视“人才下沉”后的基层,改变正在不断发生。不论是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到名医,还是基层医院水平的大幅“跨越”,医疗普惠之于浙江,正迈向更高层次。
家门口看“名医” 县乡群众提获得感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农民王天成(化名)说,因为骨质疏松,他前段时间感到腰痛不止,自己辗转数家医院尝试多种方法仍不见缓解。“这个病经常折磨着我卧床不起,直到听说县里来了省城大医院的‘名医’,就抱着试试看心态去看病。经下派专家治疗后,腰疼不久后立马得到缓解,几天就能下床走路了。”
王天成嘴里的“名医”,是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庄汝杰博士。2014年7月,庄汝杰带领五人团队在天台县中医院开展支援帮扶工作。对于王天成的病,他介绍:“老人患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种骨折不需要很大的外力,咳嗽、打一个喷嚏就有可能导致骨折,我们使用了比较新的技术——椎体形成术,缓解了患者的病痛。”
庄汝杰说:“这种治疗对于我们来说很平常,但对于当地来讲比较复杂。由于天台县患有这种病的老人很多,我们专门开展了骨质疏松标准化的治疗,把技术要求不是太高,但是非常有益的药物引进来。而对于重症病人,就要换膝关节或者做微创手术,截掉腓骨两公分马上就可以下来走路。现在累计已经治疗1000多例。”
不止是庄汝杰,在170余公里外的岱山县,老百姓同样把来自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派驻岱山县人民医院的赵柏惠医生形容为“大名医”。
据了解,岱山县当地有不少子宫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从医十五年的赵柏惠说:“老年人普遍地病情比较重,病期也很长,患者自己又一直拖着不治,我们利用微创手术为患者治疗,慢慢一传十十传百,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当地微创手术做得较少,经验缺乏,患者有需求时不得不往外求医,费时又费力。“赵医生带来的微创手术为主,极大填补了岱山县妇产科在这一技术上的空白。在赵医生到医院工作的前半年,就诊治门诊及住院病人达1100余人次。”
在赵柏惠治疗下摆脱病痛的夏亚菊说:“本来我们已经准备去外面做手术,但是听到来了省里专家,当然还是愿意在家门口治病。如果外地就医,舟车劳顿不说,还要家里一大群人陪过去。县里能看到专家,让我们的获得感也越来越高。”
在“希望之光”的照亮下,在泰顺、在开化、在庆元,类似的案例与声音不胜枚举。对于此项计划,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姚志文曾表示,选派专家团队到山区、海岛、边远地区工作,既是一项人才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而从实效来看,“希望之光”计划也确实正在促进浙江山区、海岛、边远地区民生改善,润物无声,熠熠生辉。
基层医院“福利” 技术水平大幅跃进
“山区、海岛、边远地区的人才队伍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育、卫生系统的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流失比较严重。‘希望之光’计划一是尽快为这些地区输送一支骨干人才队伍,二是立足当地培养一批优秀专业人才,既‘输血’,又‘造血’”。两年前,在“希望之光”专家团队到山区、海岛、边远地区服务动员交接活动上,姚志文表示。
如今,正如其所期待,像庄汝杰、赵柏惠等骨干人才队伍的下派,正在切实改变着受支援地区患者群众的就医体验和获得感,而人才的下沉流动,也为浙江五县的基层医院带来了“福利”——技术水平向前沿看齐。
采访中,多位下派专家坦言,分科不够细、医疗技术薄弱、医疗经验不足,是他们初到县级医院时的普遍感受。而作为专家人才,他们也在努力改变着上述现状。
“我是妇科医生,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比较薄弱,他们不分妇科、产科,所以我去那边产科也做。”赵柏惠说:“省级医院与当地医院的差距所在,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当地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操作和用药的规范程度。我把有关的治疗要求程序化,给他们一一讲解,他们现在也按照相关指南在规范操作。”
此外,赵柏惠指出:“很多人对妊娠有点害怕,岱山县当地医生也比较担心,所以在当地剖宫产很多。我们过去后在当地做了很多孕期宣传工作,给当地医生做了很多指导和培训,现在当地医院剖宫产手术已经下降,自然妊娠增多。”
而由温州市人民医院派往泰顺县人民医院的黄品川介绍,他们的团队在泰顺带来了不少先进医疗技术:如新生儿呼吸机、腹腔镜技术、消化内镜治疗、病理科冰冻切片、B超的介入治疗等。
“这些大技术下面包含很多复杂的小技术,每个科室基本上都在当地引进了很多属于第一次的技术。”挂职泰顺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黄品川说,“希望之光”专家团队带来的关键技术如今都已被很好地吸收使用,救治了很多患者,更让医院业务量上了大的台阶,步入良性发展的趋势。
而在天台县,庄汝杰等下派专家,为当地引进治疗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足踝外科等先进技术的同时,还积极承担“造血”责任。他们曾邀请著名学者、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曹义海教授前往天台县授课;还在天台成功举办了浙江省中医医院感染年会、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学术沙龙等聚集全省骨科青年才俊的重要活动;庄汝杰还在当地开办了“学习班”——“西学中班”,为来自全县的医生传授经验学识。
对卫生人才下沉,服务基层群众工作,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杨敬表示:“上下级医院要找对短板,要以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业务指导、学科建设为重点,精准对接,遴选好下派人员,杜绝短期行为,做到帮扶一个科室、做强一个学科、培养一批人才。”
“希望”中的“照路者”:致敬医生责任天职
两年来,浙江“希望之光”计划照亮了山区、海岛、边远地区的医疗之路,而一批批专业人才在增进当地民生福祉的同时,也造就了平凡的感动,也让“希望之光”有了更多值得被铭记的理由。
以赵柏惠为例,由于妇科、产科工作需要兼顾,派驻基层的一年半里,睡个“完整觉”对他而言并非易事。
他说,曾有一次自己加班回到休息处,尚未睡上两个小时便接到了抢救电话。一位肚子绞痛的孕妇被送至医院,症状为血压极低、精神恍惚、几近休克,有大出血情况。由于值班医生难以判断哪里出血,如何治疗,便给赵柏惠去了电话。
“我接到电话后马上过去看,发现她的子宫已经破裂,非常危险。对于这一情况,当地医生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诊断出病情,连出血的地方都不知道,没有确诊。”他介绍,一般子宫破裂,婴儿就可能会夭折,病人的情况十分危急。“生命最要紧!我当即决定剖腹产,跟外科医生一起做了这个手术,最后子宫也保了,手术非常成功。”
赵柏惠回忆说:“其实在医院,大家都很辛苦。那晚我去的时候有一位年龄比较大的医生还要值班,当时我就把他的班顶下来,让他休息去了。”
记者从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在赵柏惠派驻当地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在当地医院开展了225台手术,其中宫腹腔镜手术132台,经腹手术及剖宫产等其他手术93台,诊疗了4200余人次。
这样救死扶伤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泰顺县人民医院,黄品川遇到过很多命悬一线的病人。“记得曾有一个新生儿窒息,因为当地新生儿科力量原本较弱,本来都已近放弃抢救。但是我们用自己带过来的新生儿呼吸机把病人抢救过来了,抢救好以后马上转院继续接受治疗,如果当时我们没有人在那边,那个小生命可能就结束了。”他说,“我们要让更多危在旦夕的病人重获生命的温度。”
同样,对于庄汝杰而言,他的尽责与敬业,在当地已经有口皆碑。
他记得,曾有一位病人专程来到办公室对他说,“我们非常需要像您这样的医生,如果有你这样的医生在这里,我们就很放心,也不用再跑去其他地方”。庄汝杰经常说,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是他最欣慰的事情。
在浙江,每一位像庄汝杰、黄品川一样的医生,都如一抹亮光,他们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点滴付出聚起的光亮,不但照亮着山区、海岛、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之路,同样也照进了无数病患与百姓心中。如今浙江的“希望之光”计划仍在继续,人们也有理由更加期待:希望由此,得以无限延展。(完)
[责任编辑: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