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70余年未见 栗斑腹鹀再现北京(图)

2016年02月04日 06:41:13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原标题:70余年未见 栗斑腹鹀再现北京

  今年初,一只雄性栗斑腹鹀在密云水库被拍到。栗斑腹鹀的特点就是腹部明显的栗色斑块。沈岩 摄

  今年初,一只雌性栗斑腹鹀在密云水库被拍到。 关翔宇 摄

  近日,已经70多年在北京没有“露面”记录的栗斑腹鹀又重新回到了北京人的视野中,北京大学学生邢超在密云水库拍到了它的照片。实际上,这种有着平凡长相的鸟在全世界的数量已不足1000只,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鸟类之一。

  1941年曾在颐和园发现过其踪迹

  “鸟如其名”,栗斑腹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腹部明显的栗色斑块,因为数量稀少且近年来又迅速减少,201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濒危鸟类。此外,它还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收入的动物之一。

  1941年春天,曾有观鸟者在北京颐和园发现过它的踪迹,此后到2015年,北京再没有栗斑腹鹀的发现记录。

  密云水库或有10到15只的小种群

  北京大学学生邢超是此次发现栗斑腹鹀的人之一,其所在的一个高校志愿者团体北京飞羽经常对各种鸟类观测学习。因为兴趣所在,成员们对鸟类都有基本的了解。

  而发现栗斑腹鹀,源于在密云水库进行的一次例行的观鸟活动。活动中,邢超和北京林业大学的黄木娇发现一只停在树上的鸟看起来“有点儿不一样”,凭借之前的了解,他们感觉可能是栗斑腹鹀,又因为无法确定,他们将拍的照片带了回去。

  英国著名观鸟人Terry通过照片确定了这是栗斑腹鹀。之后,北京观鸟会会员关翔宇又去了三四次密云水库,最少的一次发现了五六只,最多一次发现了9只。根据当地的观察和近期记录,此处可能有10到15只左右的小种群。

  变极度濒危或与栖息地破坏有关

  据介绍,因为物种珍稀,对栗斑腹鹀的研究成为了北京观鸟会的一个项目。

  “这类鸟近三四十年来数量下降明显,从当地的常见鸟变成极度濒危”,关翔宇告诉记者,为了弄清楚原因,2011年到2013年间,他参与了北京观鸟会在内蒙古、吉林地区进行的栗斑腹鹀调查。

  内蒙古通辽的一小片地区比较适合栗斑腹鹀生存,关翔宇调查发现,它的栖息环境主要是草丛和灌木丛,而数量减少可能与栖息地破坏有关。

  ■ 小知识

  栗斑腹鹀 通常被称为红肚麻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腹部中央有一块明显的心脏形栗色斑纹,而且体形较小,与麻雀有类似之处。

  栗斑腹鹀原来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和俄罗斯与朝鲜交界地带,目前国外已经没有观测记录。在我国,栗斑腹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地区等。

  冬季,这类鸟以草籽为食。在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

  ■ 分析

  或因冬季觅食“做客”北京

  长期从事鸟类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告诉记者,栗斑腹鹀的栖息地在东北,主要是吉林、内蒙古东北部以及黑龙江的部分地区。世界范围内,栗斑腹鹀还在俄罗斯出现过。在此之前,它的栖息地更为广泛,遍布黑龙江的大部分地区,“数量减少的原因还不是特别清楚,但可能与栖息地的开垦、放牧有关。”

  因为“长相平淡”、跟麻雀相差不多,栗斑腹鹀在以前受到了人们的“冷淡”对待,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几乎见不到这类鸟,于是又开展了调查研究。

  这样一种以中国东北“为家”的鸟为何出现在了北京?关翔宇表示,此前就有人冬天在华北地区见到过栗斑腹鹀,可能有部分个体到华北越冬,“冬天东北的积雪较厚,它们取食困难,南下迁徙到北京并不能说是意外。”

  此外,随着观鸟爱好者的增加、观鸟水平的提升,很多此前难以发现的罕见鸟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张正旺则认为:“栗斑腹鹀来到北京还是非常偶然的,并不稳定。而且越冬期时它们会南迁,之前到过北戴河。但这是件好事,说明它的分布地区在扩大,而至于能否长期存留还要继续观测,要看周围环境,有无它们需要的食物,同时人类的干预也不能多。”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