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图片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习式外交”为中东带来新希望“三不原则”开创大国外交新范式
近日习近平主席访问了沙特、埃及、伊朗等三国,不仅受到这些国家首脑和人民的热烈欢迎,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精彩迭出。“习式外交”犹如一股暖风吹进中东,给危机四伏的中东带来新的希望。这不仅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成果,也是全球国际关系中引人注目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东国家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还将对全球国际关系格局、国际关系范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次习近平出访中东取得了一系列有实质性内容的重要成果。中国与3个中东国家签署了52个合作协议,其中与沙特14个、与埃及21个、与伊朗17个,所签署的协议不仅数量多、涵盖面广,合作层次和质量也有显著提升。我们可以看到:
——提升或进一步加强了与沙特、埃及、伊朗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全面深化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使双边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安全与国防、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在经贸合作方面不仅拓展了能源领域的合作,包括石油生产的上游和下游产业合作,还将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
——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可以说是为促进中东国家的工业化、国民经济多样化进程的“造血工程”,将使中东国家逐步摆脱科学技术的落后状况,提升中东国家产业的更新换代水平,推动中东国家的现代化。
——密切了在社会文化交往方面的合作,除了在人员互访、举办文化节、互设文化中心等活动外,中国还提出了“百千万”工程, 促进中国与中东人民之间的交往与了解。
——积极对接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不仅各国政府均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媒体的深入报道也使中东人民对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沙特、埃及和伊朗都是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正以不同形式具体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
特别应该提及的是,习近平在阿盟总部发表讲话时明确提出“三不原则”,即“不寻求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各国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表明了中国与西方大国不同的行为方式。实际上,“三不原则”确立了中国对中东外交的规范,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规范,树立了大国外交的新范式,对今后国际关系范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深远的影响。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奉行“和平外交”,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使其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0多年前,中国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中国既是和谐世界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近年将这一理念具体化为“构建命运共同体”。何为“命运共同体”?具体在中东地区,就是“中国愿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 中国将自身命运与中东人民、阿拉伯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教授、上外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会理事王京烈)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