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深山穿行的广乐高速。荀常摄
近年来广东经济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稳步提高
迎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以中国梦为统领,不断完善治国理政顶层架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境界。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广东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征程中不断迈出坚实步伐。1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总结2015年工作,部署2016年工作,不断增创全省发展新优势,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经济发展
“粤式反转”凸显经济企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实践的目标清晰可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中的第一个奋斗目标,2016年至2020年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阶段。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中央对广东寄予厚望,那就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近年来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广东省统计局预计,接下来几年间,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将稳步提高,有望在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几乎一年一个新台阶。2013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美元;2014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跨越世界平均线,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成绩得来不易,率先进入新常态的广东,面临着改革攻坚期、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叠加挑战,经济社会中各种矛盾交织。加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承担的任务极为艰巨。
面对困难与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全力抓好中央各项预调微调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方面继续大力深入推进珠三角优化发展,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技术改造、重大平台、骨干企业、科技创新“五大抓手”,努力使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经济总量较大的市对全省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汕潮揭城市群,粤西加快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带,粤北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新经济区,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去年一年,广东出台实施了以重大项目拉动投资等10个方面的稳增长政策、22项财政支持稳定经济增长政策和25项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政策。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伊始,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速预计将超过粤东西北0.4个百分点。这是2009年以来,珠三角增速首次“反超”相对欠发达的粤东西北。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粤式反转”,表明广东经济企稳迹象初现。广东省统计局数据还显示,2015年广东GDP增速或达8%,比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高出约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指数预计提升至86%。这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补足短板
区域协调发展 精准扶贫
汕头澄海的陈姨30年前嫁到潮州庵埠,两地虽仅隔一条韩江,但因路桥不发达,她每次回娘家都需搭乘渡船。去年开通的汕昆高速改变了这一格局,这条高速将汕潮揭三市串联起来,如今陈姨回趟娘家仅需20分钟。
汕昆高速的通车仅是粤东西北振兴战略其中一个体现。全面建成小康,关键是补齐短板,广东的突出短板在粤东西北地区、民生社会事业和贫困人口。实践证明,通过调整加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工作,既为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拓展了经济腹地,带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同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为广东缩小城乡差距、补齐短板发挥了关键作用。最新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经过两轮“双到”扶贫开发工作,249.2万贫困群众受惠脱贫,并走上致富路,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2013年至2015年9月,全省共实施重点帮扶村扶贫项目7.06万个、相对贫困户扶持项目184.9万个。
创新驱动
力争2017年全省高新企业超12000家
9个月时间,3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为融资5000多万元、北上广都有分部的全国性企业,这是广州海珠区CCiC联合文创众创空间孵化器中孵化成功的一个项目。而同样的孵化器,海珠区就有13个。在毗邻孵化器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则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进驻,若干年后,这里将形成“互联网+”创新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2015年,“创新驱动发展”无疑是广东经济“新常态”下的最热名词。一年来,全省出台了30多份重要改革文件,中央有关部门在广东省安排的52项改革试点全部启动,其中4项已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司法体制、国有企业、投资便利化和财税金融等领域一批重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一年来,广东还大手笔投入超过80亿元,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推出《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广东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为引导企业投入研发,广东在国内率先提出运用财政补助等机制激励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省财政设立补助专项资金,三年计划投入75亿元。广东力争到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在培企业超过10000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0家以上。
最新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稳居全国第二,企业创新能力等指标领先全国。
民生福祉
民生支出增幅明显 占预算支出超七成
近年来,广东居民收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且农村居民平均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2011年到2015年前三季度,扣除价格因素,广东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分别增长7.2%、9.1%。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4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5元,实际增长7.2%,基本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
政府的民生支出稳步增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仲高分析,“十二五”期间,广东公共财政支出在民生投入上增幅明显。2009年,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比例为57.1%,2014年,这一比例上升至67.63%。而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省代编预算民生支出7351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2%。
“十二五”期间,广东绝大部分地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基础养老金、残疾人保障、孤儿保障6项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
广东还建立了底线民生保障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今年,全省投入各项底线民生保障资金达227.19亿元。广东各地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对民生保障资金给予优先安排,底线民生保障资金均按照分担比例全部纳入本级政府一般公共财政预算。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