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分析称建设服务型政府需克服政策“堰塞湖”问题

2013年11月04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11月4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了张强的署名文章《解决政策执行中的“堰塞湖”问题》。文章称,克服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行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堰塞湖”现象,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挑战。

    文章称,加快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全民、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确保国家这一重要战略能够从国务院到部门、从中央到地方得以顺利、高效执行,克服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行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堰塞湖”现象,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重要挑战。

    文章指出,基层政府大都主导了公共服务需求测度、预算制定、服务供给、质量控制等全过程,依然无法摆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格局。尤其在农村社区,往往是数千人的行政村只有几名村干部,执行各类监管政策都有心无力,无以顾及质量要求高、类型构成多元的公共服务。传统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手段已经成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障碍,这些都成为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指出,一方面要创新基层公共治理体制,建设多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技术创新,实现多主体之间的实时信息互动,增强公共政策执行力。

    在体制上,要探索建立基于社区的多中心社会服务体制。在现实中构建一个社区多中心公共服务框架,与传统的服务递送模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建立一个公共平台,除了传统的政府管理者之外,要有效引入社会服务提供者以及相关的外部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本身的社会组织,还要带动原来的房产拥有或管理者、居民本身一起,作为多元的参与主体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平等的沟通、协商、谈判、合作的方式,自发地组织起来采取集体行动,以解决共同问题,实现社区利益最大化。

    在社区公共治理的体制创新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实际运行难题。当前宽带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以及信息终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这就意味着,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新型的公共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文章还指出,在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由于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不同、水平不同、数据规范不同、开发语言不同,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系统难以进行数据交换,产生了信息化建设的“孤岛效应”,难以支持新型的多中心体制运行。而在大数据应用中,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标准化的用于数据源异构、网络异构环境下,两个或多个数据源之间的自动化和无需人工干预的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大数据业务流快速传输通道,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系统异构、语言不统一、数据无法实时交互的问题,实现各系统数据实时交换,建设业务统一、上下互通、全面覆盖的标准化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文章称,这一新型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首先促动公共服务体制由原有的“单一行政化”向“多中心治理”的结构转型。其次,这一新型系统会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业务由“公制化”向“个性化”的导向转型。再次,这一新型系统的应用将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由“行政总结型”向“客户满意度”的标准转型。

    综上所述,只有经过上述的体制、机制与技术层面的融合创新,才能够有效克服原有的公共政策执行难题,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型政府的全面建立和高效运行,切实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促进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显著提高。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泰石正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泰石正

原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