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巴厘岛APEC峰会看点扫描

2013年10月07日 15:1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2013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系列会议正在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举行。7日开幕的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把系列会议推向高潮。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亚太地区机制最完善、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经济合作论坛,本届APEC峰会的主题为“活力亚太,全球引擎”,既问诊地区和全球最新经贸形势,也将宣示亚太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决心。

  “活力亚太”再出发

  近些年,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迅猛发展,被公认为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也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前行的主要牵动力。

  同时,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内部政策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新的不确定因素。受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冲击波影响,亚太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资金流出、本币贬值、通货膨胀等征兆,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这也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不利。

  亚洲开发银行2日发布的《亚洲发展展望2013》更新版将亚太地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由原来的6.6%下调至6.0%,将2014年增速从6.7%下调至6.2%。

  对于亚太能否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引擎,西方媒体和市场人士议论纷纭。本届峰会设定“活力亚太,全球引擎”的主题,正是对亚太经济继续引领全球的再次确认。与会领导人对当前全球经贸形势的看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评估,如何协调各方政策,以及对激发亚太活力有哪些创新和对策,备受瞩目。

  茂物目标欲提速

  本届峰会的主要议题包括推进实现茂物目标、推动可持续、公平增长以及亚太互联互通等。

  同样在印尼,APEC领导人1994年通过《茂物宣言》,提出以贸易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经济和技术合作为主要支柱的茂物目标,并将2020年定为达成目标的期限。

  茂物目标设定后,APEC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方面取得长足进展。APEC秘书处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组织域内贸易平均关税水平已从1989年的17%降至2011年的5.7%。

  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山泽逸平是《茂物宣言》的见证人。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距茂物目标的达成期限仅剩7年,有些学者对茂物目标能否如期达成表示悲观,他本人也很关注巴厘岛峰会如何评估茂物目标的达成现状,以及会否提出相关路线图。

  一体化的“多元化”

  本届峰会上,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讨论注定将成为热点之一。

  与APEC部长级会议和峰会并行,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谈判的12国也将在巴厘岛举行部长级和首脑会议。据报道,在美国主导下,将于8日举行的TPP首脑会议可能发表“TPP谈判达成原则一致”的声明。

  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会议12月将在巴厘岛举行,为挽回多哈回合、重启全球多边贸易谈判的努力也将进入冲刺阶段。而在本届APEC系列会议开幕前,东盟十国与中日韩、澳新印16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刚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结束新一轮谈判。

  上述谈判的进展,直接影响亚太和世界经济以及全球多边贸易体制走向。TPP谈判参与国也是APEC成员,而RCEP参与谈判国大多也在APEC框架内。如何使上述自贸谈判互相整合而不冲突,相互促进而不拆台,考验着APEC的协调和凝聚能力。

  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博拉尔德指出,要保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架构安排最终“殊途同归”。山泽逸平说,他很关注APEC峰会宣言和TPP首脑会议声明如何提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自设想,如何兼顾域内不同自贸理念和实践的整合问题。

  APEC与中国

  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巴厘岛峰会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席APEC峰会,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中国1991年正式加入APEC以来,该组织就成为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推行多边外交、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舞台。中国通过参与APEC促进自身发展,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澳大利亚理工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肯·沃勒指出,中国新领导层正致力于深入推进国内改革,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所放缓,但仍将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

  山泽逸平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同年主办上海APEC会议,这是中国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起点,期待2014年的APEC会议能给世界带来新的惊喜。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杨云涛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杨云涛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