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在学校建起了陶艺室,投资一万多元买回了电窑,把大赛中选拔出来的作品烧制成陶艺作品,作为孩子们的“成果”永久地保存下来。“玩泥巴”让全校都动了起来,“泥巴”课程引导学生“玩中动,动中学,学中想,想中创”,培养了学生的情操,也促进了校园特色文化的形成。
教育是个世代绵延的事业,金哲民总是满腔热情地培养青年教师。为了培养他们,金哲民要求他们注重学习,“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
他还十分注重教育科研研究,主持了多项奉贤区重点课题,并连续3年荣获上海市奉贤区教育科研一等奖。该校还与区内的7所小学结成资源联盟学校,以教师优势互补实现共建共享和共同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从小支部到拥有3个支部的总支
2005年,在民进上海市委会的领导与帮助下,金哲民着手筹建民进奉贤支部。从最初的“光杆司令”到如今43人,从小小的一个支部到拥有3个支部的总支,一路走来,金哲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民进奉贤总支在奉贤区的各民主党派中创下了3个“最”,即年纪最轻、职称最高、活力最强。
金哲民推崇“岗位立功”,号召会员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岗位中树立民进会员的良好形象。他了解支部每一位会员的情况,在熟知家底的基础上,秉承“用人之长,人尽其才”的原则,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利用民主党派优势来服务社会。
近年来,结合奉贤区实际,支部先后提出了《关于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新建小区配套建设规划,建立立法保障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几点建议》、《关于我区乡村文化的保护的建议》等10多件提案,都得到了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金哲民每年都拿出一定的时间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了解社情民意。在履职过程中,金哲民提出的代表书面意见涉及教育、卫生、城建等多方面内容,都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基本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在挥洒汗水辛勤耕耘的同时,金哲民也获得了丰收的喜悦。他所在的学校、总支和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上海教育系统和民进中央、民进上海市委会的诸多荣誉。(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