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民笑道:“种草的确没有拔草那么省力,现在你们知道学校园丁们维护绿化不容易了吧!”
这时,有孩子主动提议:“校长,我们愿意做小哨兵,下课后就来保护小草。”从此,拔草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金哲民说,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呵护小草般的温情。
对学生,金哲民总是倾注满腔的关爱,当他们因家庭变故、疾病、贫穷等原因处于逆境时,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援助、鼓励他们。
有一年,一名学生不幸得了骨癌,高昂的医疗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雪上加霜。金哲民得知情况后,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奉献爱心进行捐助,一周内,全校师生共捐款一万多元。当金哲民捧着这笔钱亲手送到学生父母手中时,学生的父亲流着泪说:“这份情我们永远记在心,孩子能在您当校长的学校里学习,真是幸运!”
“玩泥巴”让全校都动了起来
“特色不是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有特长,也不是一两个兴趣班的开设,而是先普及,然后在普及的基础上,个别学生再有所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这是金哲民对特色学校的观念。
“玩泥巴”是金哲民抓住的一个教育契机。有一次,在学校花坛里的迎春花下,一群孩子围在一起,他们被什么吸引了呢?金哲民走近后发现,原来有个孩子在玩泥巴。上课铃响了,周围的孩子一哄而散。但这位男孩还是旁若无人专注于他的“泥巴”。金哲民提醒孩子上课了,这个男孩没有表现出丝毫慌张,反而还有些失望和恋恋不舍,眼睛里全然没有了玩泥巴时闪烁的光芒。
看着孩子的身影,金哲民陷入了沉思。这个小男孩叫小于,他性格内向,非常孤僻,学习成绩也一直落在后面。下课后常常躲在旮旯里玩泥巴,弄得脏兮兮的,有时还会逃课。受他的影响,许多孩子也开始玩起了泥巴。
“多想想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要老把目光聚焦在他们的缺点上”。这是金哲民经常对老师们说的话。他的眼前闪现出小于在玩泥巴时那种专注的眼神。对!这就是教育的突破点!于是,金哲民决定在校园内开展捏泥巴大赛,让全校的孩子们都参与到“捏泥巴的快乐”中去,一场“让泥巴活起来”为主题的现场捏泥巴活动在校园中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孩子们创意独特的作品让大人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金哲民认为,学校管理者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形成大教育观念,要给孩子们提供全面发展的机遇和舞台。学校由最初成立泥巴兴趣班,到一年一度的“快乐泥巴节”,继而发展为一门校本课程被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