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燃烧青春的追梦人

2013年08月22日 05: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原标题:燃烧青春的追梦人

    每天早上起床后, 住在6楼、66岁的陈汝香依然会趴在自家窗户边,盯着儿子张玉刚的社区办公室发呆。

    但她再也看不到儿子的身影。

    2013年5月7日18时10分,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街道北窑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刚,由于长期忘我工作,劳累过度,罹患肝癌,生命永远定格在38岁。

    张玉刚的父亲张仁民说,“自己给公家养了个儿子”。担任村干部11年来,张玉刚东奔西走,从未停歇,只为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他是燃烧青春的追梦人。

    放弃个人生意,接手“烫手山芋”

    张玉刚从小就是个“有想法”的人。17岁那年,他离开北窑村外出闯荡,先学焊接,后来修船、贩鱼。2002年,在外打拼10年后,张玉刚个人资产已过百万元。

    张玉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北窑村当时却依然在贫困的圈子里打转。该村三面环山,300多人只有100亩薄地,交通不便,“有钱买个摩托车都骑不进村”。时年27岁的张玉刚作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回北窑村竞选村主任。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他为啥要受这份累?”虽然村民有些怀疑,但他们知道张玉刚“过日子有能耐”,纷纷把票投给了他。2002年3月,张玉刚全票当选北窑村村委会主任。

    上任第二天,张玉刚便走村串户,听村民反映“吃水难”、“行路难”、“致富难”的问题。

    北窑村地处小珠山深处,祖祖辈辈吃水难,村民们通常要起大早,往返十几里路,靠肩挑手提取水吃。

    解决吃水难,打井、布管、装压力罐,哪个环节都需要花钱,初步估算得50多万元。对当时年集体收入只有7000元的北窑村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张玉刚左思右想,终于拿定主意——由村集体担保、以村委会主任个人名义贷款。他自己没有房产,便要来姐姐的房产证作抵押,从银行贷了12万元。

    即使这样,还有20万元的材料款缺口,张玉刚又说服妻子把本打算盖新房的20万元拿出来。他们一家3口则继续住在妻子的店铺里。

    材料款有了,施工款还没着落。万般无奈之下,他找到“发小儿”张刚,半央求半命令地说:“俺村要通自来水,你是干这个的,不能不帮俺干。”

    两个月后,甘甜的自来水流进了北窑村家家户户,也流到了村民的心里。

    刚喝上自来水,张玉刚又开始转向下一个战场:村里要发展,“行路难”不能不解决。没有资金,他就带领村民起早贪黑,肩扛手抬,愣是没花一分钱,干了一个多月,用“土办法”整平了两公里的出山路。

    为父老乡亲圆致富梦

    通水通路后,张玉刚又开始思考村集体致富发展的事。2004年,青岛西海岸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城区的厂房租金一路飙升,很多经营者都在寻找便宜的通用厂房。张玉刚觉得这是个机会。

    面对一穷二白的村集体,张玉刚硬着头皮想办法。经过软磨硬泡,他最终协调施工方先行垫资30万元,在村里一处废弃的碎石场上建起330平方米的通用厂房,当年就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随后,北窑村走上了依靠土地、厂房招商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从2005年建第一批厂房到2009年村庄整体搬迁,北窑村先后建起了2.7万多平方米的通用厂房。

    2009年,北窑村年集体收入突破500万元。当年10月,村里又迎来一次发展机遇——小珠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上马,原来的厂房要拆迁,北窑村因此获得1800万元补偿款。

    为了北窑村的长远发展,张玉刚顶住压力,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说服村民拿补偿款在滨海街道买下40亩地,重新建设厂房。这些厂房建成出租后,村集体每年可增收400万元。

    更大的考验接踵而来。因小珠山旅游度假项目占地,北窑村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体搬迁。这一棘手任务压在了张玉刚身上。

    磨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面对一些不愿搬迁的群众,张玉刚主动拆掉自家的一处老屋,没要任何补偿。

    “这处老屋总共160多平方米,按规定可以补偿一套楼房,但张书记主动放弃了。”北窑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树民说。

    “人家能作出这么大的牺牲来,咱跟着做就是了。”不愿拆迁的村民看到张玉刚的做法,纷纷被他感染,不愿再计较。

    从签订协议到拆迁完毕,北窑村只用了13天的时间,创造了“灵山卫速度”。在青岛市大项目拆迁中,这是绝无仅有的。

    在张玉刚的带领下,北窑村的“致富梦”一天天变为现实。10年前,该村的集体资产只有4间破瓦房,现在,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几千万元。

    “给公家养了个儿子”

    张玉刚一心想让乡亲过上好日子,可他却欠着父母、妻儿一笔笔再也无法偿还的感情债。

    张玉刚的妻子经营着一家建材店,村里干工程、建厂房需要很多建材,妻子的店里就有,可他却没用过一次。为了防止干部谋私利,他规定村委班子的亲戚朋友一律不准参与村里工程的投标。

    村庄回迁,面积相当的安置房有两居、三居两种户型,抓到两居户型的部分村民有些情绪。看到大家犯难,张玉刚主动站出来,把父亲抓阄抓到的三居室让出来。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共有17名党员干部让出了自己抓到的三居室。

    为这事,家人没少埋怨张玉刚,父亲气得一个月没和他说话,“自己就是给公家养了个儿子”。

    张玉刚整天为村里跑前跑后,妻子要打理店里的生意,今年12岁的儿子张德臻从小学一年级就被送去了寄宿学校,每周五才能回家。想爸妈的时候,小德臻在睡觉时就故意踢被子,盼着感冒了好回家。

    张玉刚不光“亏欠”家人,他还对不起自己。上任11年来,为了村里的多个项目,他一睁眼就到处跑,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满脑子村里的事,张玉刚没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今年2月,在陪同事体检时,他才发现自己得了肝癌。他谁也没告诉,第二天又去工作了。

    直到病情再也瞒不住,村民和家人才知道。因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张玉刚的父亲一夜之间失聪。

    他从确诊到离世,只有111天。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他心里装的依然都是公家的事。

    5月7日下午,张玉刚人生的最后几小个时,他问妻子:“咱还有欠别人的吗?”妻子含泪回答:“没有了,都是人家欠咱的。”

    上级部门审计发现,他还有8万元工资没有领,村集体还欠他妻子10万元借款。

    街道领导问他:“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张玉刚说:“村里在滨海街道那边的厂房,已完工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未建好,请办事处帮忙建好,帮村里找到合适的公司出租出去……再就是月亮湖的项目,框架协议已签订,后续工作请办事处帮村里完成。”

    “对个人和家人还有什么要求吗?”

    憔悴的张玉刚一直摇头,“没有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泰石正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泰石正

原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