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题:李克强斡旋为中欧光伏案赢缓冲期
中新社记者 石岩
“可以说,尽管中方对初裁结果表示不满,但这却是一个妥协的结果,给双方都留下了缓冲的余地。这一结果的达成,中欧高层的直接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茂春如是说。
何茂春所指的,是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依据这一初裁,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欧委会同时决定,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连日来,中国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及产业界围绕光伏摩擦与欧盟展开了各个层面的磋商与谈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欧委会发布初裁结果的前夕,中国总理李克强还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重申了中国政府对该案的高度关注,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
“李克强总理对于中欧光伏摩擦的关注,无疑对推动该案的磋商解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欧经贸关系走入死胡同。”何茂春说,“尽管原来期望的结果没有出现,但李总理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最后关头与欧委会高层的直接沟通,才促使欧方作出了让步。”
事实上,就在不久前访问欧洲两国时,李克强便在多个场合数次提及光伏案,争取磋商争端解决的机会和时间。“这一议题‘出人意料’地成为了李克强出访的主要话题之一,是因为这关系到中国一个巨大新兴产业的生死存亡。”何茂春透露。
从中国方面来说,光伏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
“当然,欧委会的让步与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努力也分不开。”何茂春说。欧盟成员国曾于5月下旬就该案进行投票,包括德国、英国等在内18个成员国反对对华征税,仅有4个国家表示支持。
对于4日发布的初裁结果,何茂春评价称,相比与之前的“禁止性”的初裁方案,这一结果“有进步,双方紧张贸易氛围也因之而有了缓解的迹象”。
依据此前欧委会的决定,欧盟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税率达47%的临时性反倾销税。倘若这一决定获得通过,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将面临倾覆之灾。
“可以说,整个事态向好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但还不够。”何茂春称。如果在8月6日前中欧未能就反倾销达成和解方案,对双方都将是巨大的损失。
“反倾销”之外,坊间又盛传欧盟将在不久后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举措,这成为悬在双方光伏合作头上的又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欧盟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证明中国光伏产品既倾销又补贴,‘双反’完全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是欧盟自私的行为。”何茂春指出,“如果把贸易战引向升级,责任全在欧方。”
何茂春奉劝欧委会“不要天天关在办公室里仅凭互联网了解中国”,他指出,网络上哗众取宠乃至极端的言论俯仰皆是,但于了解实情无益。不深入了解中国不仅不利于改善双边相互信任,更有恶化双边经贸关系、触发贸易战的危险。(完)
[ 责任编辑:朱炼 ]